在中國經濟尚未企穩回升、A股市場連續兩周大幅下跌而市場人心惶惶之際,中國人民銀行(央行)6月27日出手給出定心丸,一口氣祭出了降息和定向降準的兩大政策。
央行宣布,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以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8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不僅如此,央行同時宣布,有針對性地對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以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結構調整。
這是央行時隔四十多天再度降息,也是央行繼去年11月末以來在短短7個月時間的第四次降息。同時,此次也是在兩度全面降準后,再度動用存款準備金率這一工具,只不過方式選擇了定向降準。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有數據以來,央行罕見定向降準和降息同步進行。
“此次定向降準并結合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重點是要進一步增強貨幣政策優化結構的重要功能,推動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繼續發揮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鑒于央行在昨日的答記者問中直言“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上較為充裕,并不需要普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提供流動性”,加上存貸款利率已經雙雙接近或創下歷史最低紀錄,市場對央行短期內再次降息的看法悄然發生分歧。央行則稱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優化政策組合,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寬松幅度超預期”
相對此前央行三度降息和兩次全面降準時市場的了然于胸,昨日央行的大動作令不少市場人士頗感意外。
畢竟,近期的宏觀經濟數據和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上的舉措均暗示,央行或許將更為小心地動用上述貨幣政策工具。
首先,國家統計局等公布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多呈現企穩回升的走勢。其中,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已經在5月出現了小幅回升,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速分別加快8個和11個百分點。不過,反映外需冷暖的出口較上月進一步下滑。 盡管部分經濟指標回升,但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當前經濟運行有企穩跡象,但下行壓力依然很大。盡管名義貸款利率下行,但PPI持續為負,實際融資成本依然很高。此次降準降息主要為進一步促進融資增長,引導融資利率下行,促進經濟平穩增長。 另一個信號則是,在本周四(6月25日)的例行公開市場操作日,央行剛剛時隔兩個月后重啟了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市場一度解讀,央行本周降準降息的可能性接近于零。畢竟,央行重啟7天期逆回購操作,顯示出其希望市場平穩度過半年末資金緊張時點,而又不愿意多放流動性的意圖。
“央行降息同時定向降準,寬松幅度超預期。央行自去年11月幾乎每月均有寬松政策出臺,故本次寬松時機符合預期。近期股市調整也為寬松加碼創造了條件。降息降準有利于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抵抗通縮壓力,促進經濟下半年見底回升。”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
央行直言不需要全面降準
相較前兩次在降準上的出手豪氣,央行此番在給銀行提供流動性上頗為謹慎。在2月5日和4月20日,央行分別全面下調存款基準利率0.5個百分點和1個百分點,并同時對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開展了0.5個百分點的定向降準。
與此前四次定向降準的方向一致,本次央行也期望引導銀行資金流向“三農”和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
具體來說,對“三農”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降低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率3個百分點,進一步鼓勵其發揮好提高企業資金運用效率的作用。 為何央行沒有全面降準?理由也很直接明了:央行并不覺得市場缺少流動性。
在央行看來,在4月末全面降準1個百分點后,銀行體系備付金水平一度達到歷史高位,貨幣市場隔夜利率最低時降至接近1%的歷史低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上較為充裕,并不需要普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提供流動性。 海通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姜超表示,初步計算本次定向降準釋放資金總量約為7000億元。此次定向降準,鼓勵企業提高資金運用效率,與此前傳聞的加量續作6個月MLF一脈相承,延續定向寬松,有助于為“三農”和小微企業提供貸款資金,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而中金公司粗略測算,此次定向降準共釋放資金約3800億-42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士此前預期的央行將在下次降息時取消存款利率上浮限制的預期,并未如約而至。
此前三次降息,央行同步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上浮區間,從之前的1.1倍擴大至目前的1.5倍。
“對稱降息,而且沒有同時擴大利率上浮區間,有助于減少對銀行負債成本和利潤空間的沖擊,也減少對銀行放貸意愿的影響。”民生證券認為。
降息繼續?市場現分歧
隨著央行在不到7個月時間里四度祭出降息這一利器,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1.15個百分點,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1個百分點。
其中,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這次已經降至4.85%。這一利率剛剛在5月11日(當時為5.1%)刷新了2002年2月21日的最低紀錄。
不僅如此,存款基準利率則距離歷史最低值又近了一步。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開始大幅下調,在經過1997年一次、1998年三次降息后,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在1999年6月10日降至2.25%,但央行并未停止腳步——3年后的2002年2月21日,央行將存款基準利率下調至歷史最低值——1.98%。
隨后進入加息周期,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央行多次降息,2008年危機期間的最低存款利率為2.25%。而本次降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經只有2%,低于全球金融危機之時。
正基于此,與此前普遍預期寬松不同的是,市場對下半年的貨幣政策走向已經悄然發生了分歧。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預計,由于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已經下降到歷史最低水平,未來進一步下調的空間十分有限。下半年經濟會略好于上半年,短期內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很小。降準則主要看資本流動情況,仍有可能小幅降準。未來PSL、定向降準、定向再貸款等工具會靈活使用。
但市場也有寬松的聲音。
中信建投證券則認為,還有降息空間。未來2-3年存款準備金率將降至10%左右的常態水平。貨幣政策不會轉向或減速。
中金公司則預計,由于這次央行沒有進一步上浮或者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可能暗示年內還可能會有降息動作,最終可能在下次降息中進一步上浮或者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從而完成存款利率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