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的互聯網創新
提起中藥老字號,必然無法忽視素有“江南藥王”美譽的胡慶余堂。胡慶余堂國藥號由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巖于公元1874年創建,迄今已有將近150年的歷史,歷經胡雪巖家業破產、朝代更替等歷史變遷以及經營者數代轉換,卻依然屹立不倒,不由得讓人想去探索其經營奧秘。
而這秘訣,在杭州胡慶余堂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劉俊看來,無非兩個字——誠信,即“戒欺”。在胡慶余堂創建伊始,創始人胡雪巖親筆寫下86字的戒欺店訓,做成匾對內面向經理室而掛,是針對干部的道德制約。一百多年以來,胡慶余堂始終將“戒欺”視為開店宗旨,薪火相傳。
關于誠信,劉俊給記者講了個故事:胡慶余堂早在1994就開始經營國藥號連鎖店了,第一家連鎖店叫浣紗分號,統一裝修、進貨、標價,唯獨經營者是“外包”的。雖有質量監控員巡視,但總有縫隙可鉆,當時的承包人把胡慶余堂的野山參賣給了熟人,自己卻弄了一支劣質參裝進包裝用胡慶余堂的牌子去賣。當時的胡慶余堂負責人知道后,堅持認為,“戒欺”二字絕不可踐踏!胡慶余堂與那家店訂了五年的合同,當時只合作了一年半,便結合每年的利潤把經營權贖了回來,提前解除了合同,并毅然決定今后停止一切聯營。
此后,胡慶余堂一直堅持不做“加盟”店,現在全國有胡慶余堂國藥號分號30多家、胡慶余堂專柜150多家,全都是胡慶余堂直營的。“這樣一來,發展是慢一點了,成本又高很多,但是我們安心,老百姓也放心。”劉俊說道。
胡慶余堂自1999年改制以來,從單一的制藥廠逐步發展成綜合型的集團企業。2003年,成立杭州胡慶余堂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主要擁有胡慶余堂控股公司(資本運作)、胡慶余堂藥業公司(制藥工業)等17家企業,完成了從藥材種植、飲片加工、成藥生產、商業零售批發、醫療門診、科研開發等為主業的中藥產業鏈的建設。年銷售額達15億,至今每年仍保持著穩步增長的態勢。未來,胡慶余堂將整合旗下“醫藥制造、醫療服務、藥品流通、中醫藥原材料種植”等17家企業的優質醫藥產業資源,打造“杭州胡慶余堂醫藥控股有限公司”新平臺,走向資本市場以得到更好發展。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胡慶余堂堅信,中藥融入互聯網+的大潮將成為必然。
劉俊認為,互聯網被稱作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普世標志,互聯網+的提出,就是在各個領域都可以添加智慧機制,這不僅改變了原有的商業模式、工業模式,更進一步地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由于阿里巴巴的成功,杭州就成了中國互聯網產業的腹地,中藥產業融入互聯網不是追求時尚而是求發展的必然之路。
據了解,在2009年胡慶余堂就進入電子商務,除了建立自身的公眾平臺(JK800)外,還先后在天貓、京東、1號店等設立胡慶余堂旗艦店,主要銷售胡慶余堂產品,盡管年年有增長,但劉俊認為,他們仍未找到跨越式發展的路子,“要有大流量必須燒錢,但傳統意識的求穩觀還是在影響著我們。”
但這并不意味著裹足不前。“阿里巴巴開創才15年,而胡慶余堂已生存了140年,這是一個少年和老者的對話,老字號不能輸在互聯網上。”劉俊他們在等待一個時機,“一旦藥品上網銷售的門檻放開,我們的JK800平臺就有用武之地。”針對目前O2O的盛行,去年他們整合了胡慶余堂保健發展中心,就是應對之策,在全民大健康的浪潮下,胡慶余堂將利用線上和線下的互動,以品牌加智慧的模式走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