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進: 中國樓市目前進入一個新狀態。前年底開始,中國樓價開始下跌,迄今一線城市跌了5%,二線城市跌了18%,三線城市跌了27%。最近,一線城市樓價開始反彈,但并非所有區域的樓價都在漲,包括樓市反彈力度最強的深圳(全國剛需比例最高)。有三類房子價格回升:學區房、地鐵房和特色房,其他地方依然處于去庫存階段。 易憲容: 從6月份經濟數據來看,國內經濟增長仍然乏力,帶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負增長、投資低速增長,只有消費保持穩定。這也就意味著當前穩增長只能依靠投資及消費來拉動,而且短期見效最快的只能是繼續加大投資。為了保證投資的增長,就得全面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就得創造讓企業便利融資的條件。 冉學東: 央行貨幣政策觀望應該是肯定的,一個是前期貨幣太寬松,都出現商業銀行向央行上交資金的情況,可見商業銀行資金多么寬裕,而央行沒有續作PML,更加證明央行對貨幣過于寬松的判斷,再加上最近市場對銀行資金流入股市的說法,對央行也有壓力,因此近期不可能出現降息降準的動作。 李長安: 和教育、醫療等一樣,住房改革也出現了過度市場化的傾向。無論是房地產開發企業還是地方政府部門,無不以最大利潤或最高稅費收入為目標,使得地價和房價出現了螺旋式的上升。在房企與地方政府實現所謂“雙贏”的背后,就是民眾不得不承擔更高的房價,數量眾多的低收入階層無奈地“望房興嘆”。 楊國英: 當下銀行混改的要點,在于“合”,而不在于“混”。亦即是說,在新一輪銀行混改已然啟動之下,我們應該通過頂層設計,盡快完善銀行法人治理結構,比如,可以制定“一致條款”,限制國資大股東的絕對權力,再比如,可以對表決權和股權進行適當分離,如此通過制度優化吸引民資參與銀行混改,才是本輪銀行混改的關鍵所在。 文顯堂: 我國今年的畢業大學生將近749萬人,比上年增加20萬人,創歷史新高,就業壓力巨大。建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機制,是快速解決這一難題的唯一途徑。因而,減少政府審批,簡化審批程序,降低準入門檻,為更多的人創業創造機會和條件,借此降低就業壓力,就顯得十分迫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