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貿易委員會當地時間16日發表了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年度報告。報告顯示,盡管經濟增速有所放慢,中國繼續成為美國商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對美國經濟增長發揮了顯著作用。
2014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額總計為1200億美元,中國成為繼美國的鄰國和伙伴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美國商品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
報告稱,自2005年以來,美國42個州對中國的出口增長率至少達到三位數,同期有五個州對中國的出口增長率超過500%。
美中貿易委員會的主席約翰·弗里斯比說,2005年以來,美中貿易會的數據顯示,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速度快于美國對其他任何一個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增長速度。在過去十年內,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198%,超過美國對其最大的十國出口市場的出口增長速度,這其中也包括了加拿大(增幅為47%)和墨西哥(增幅為102%)。
弗里斯比說,對中國的出口在美國經濟和就業的增長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在2014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支持了包括交通運輸設備、種植業、計算機和電子、化工業等大量行業的發展,同時也支持了美國部分城市的出口相關行業的就業。他還表示,出口對美國行業的健康發展十分關鍵,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數字,出口在2014年為美國的就業提供了1170萬個崗位。
弗里斯比說,盡管去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和2013年相比變化不大,但是中國仍然是美國商品最主要的出口地之一。目前,中國經濟正在經歷重要的轉型,這導致GDP和貿易增長的放慢。隨著中國市場變化的持續,進口增長有可能維持在比以往較低的增長水平之上。同時,中國正在實現向消費驅動增長模式轉變的再平衡過程中,這種變化將使美國公司發現更多機遇,向中國日益增長的中產階級階層出口更多的貨物和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