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賢明: 盡管政策力度不斷加大,但財政存量資金釋放的效果卻并不明顯。究其根源,有財政增收放緩的因素,但更有財政體制的因素。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客觀上帶來財政收入壓力加大。另一方面,現行財政體制客觀上影響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比如,目前廣泛存在的財政資金的“碎片化”問題,本質上是一個體制問題。地方政府沉淀財政資金,很大部分屬于專項轉移支付,“買油的錢不能打醬油”,專項資金比重過大,客觀上形成了巨額資金存量積淀。 郭田勇: 與城商行負責人交流,大家對小微金融領域的現狀吐槽不少,經營不確定性程度高、信息不對稱、銀企關系不緊密等諸多因素使得小微領域的風險溢價難以有效降低。看來,當前要解決長端利率居高不下問題,不能僅依靠貨幣政策的扭曲操作,還要通過深化金融改革、鼓勵創新、改善融資結構來解決深層次的問題。 楊建國: 今年兩會后“眾創空間”成了新的投資洼地,多個省份紛紛上馬。“眾創空間”要注重差異化發展,避免空玩概念、片面追求規模造成資源浪費,地方在招商引資時也應注意甄別,警惕不良開發商打著“眾創空間”的幌子開發房產的現象出現。 白明: 中國產業的發展使中韓間產業同構性越來越大,若不改變以往的合作模式,則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小。天津自貿區雖然針對的是全世界,但從現有合作基礎以及地理區位看,與天津自貿區合作,韓國肯定可以捷足先登。 孫曉明: 在事關民生大計的食品衛生質量安全上面,監管法規越嚴越好,越規范越好,于法周嚴,于法有據,別讓一些所謂的“專家”忽悠了,決不能有功利色彩,必須公開公正透明。也別讓賺錢當頭的“企業家”為既得利益充當關鍵方,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左右食品衛生質量標準的制定。 皮海洲: 新股發行壓力的增加不只是表現在國泰君安的發行以及當前新股發行的壓力上面,這種壓力還來自于新股發行的預期。面對新股上市后的暴炒帶來的高估值,就連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也都爭相要回國上市了。新股發行實實在在面臨著“狼來了”的格局。 沈建光: A股越來越多的風險正在顯現,比如估值明顯偏高,股市財富效應與支持實體經濟收效甚微,投資者杠桿率高加大金融與社會風險等等。總之,上述現象的出現值得政策決策者反思,值得投資者保持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