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產能合作前景廣闊 非洲加緊“筑巢引鳳”
|
訪非洲開發銀行行長唐納德卡貝魯卡
|
|
2015-06-17
作者:記者 許林貴 王悅 王超/約翰內斯堡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中國與非洲開展產能合作前景廣闊。中國有個成語叫‘筑巢引鳳’,現在非洲國家正積極把自家的‘巢’筑好,等待來自中國的鳳凰降臨,”非洲開發銀行行長唐納德·卡貝魯卡說。 卡貝魯卡15日出席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的非洲聯盟首腦會議間隙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與非洲深入開展產能合作,將紡織、制鞋、電子等消費品制造產業轉移到非洲的時機已經成熟。 現年64歲、曾任盧旺達財政部長的卡貝魯卡認為,中國經濟在經歷了三十多年快速增長后,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部分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到了向外轉移的時候。卡貝魯卡說,制造業產能從先發國家逐漸轉移至后發國家是歷史潮流必然,因而他確信非洲將逐步承接中國富余產能。 非洲國家領導人2013年通過“2063年愿景”,旨在建設地區一體化、和平繁榮的非洲,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化是其中重要內容。除此之外,非洲區域內的自貿區建設也在穩步推進。 根據中國政府2013年發布的白皮書,2009年至2012年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存量由93.3億美元增至212.3億美元。2014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訪非期間提出到2020年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向1000億美元邁進的目標,表示中方將加強同非洲的產業合作,促進紡織服裝、輕工家電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制造業發展,推動能源資源產業轉型升級,增強非洲自我發展能力,實現中非產業戰略對接。 卡貝魯卡說,26個非洲國家不久前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為范圍更大的非洲大陸自貿區談判鋪平道路,自貿協定有助于本區域內人員、貨物的自由流動,無疑為非洲制造的產品打開了更加廣闊的消費市場。 他說,事實上在一些條件比較成熟的非洲國家,產能轉移已初具規模,包括在盧旺達的制衣廠和在埃塞俄比亞的制鞋廠,成熟的基礎設施、穩定的投資政策是部分非洲國家搶得先機的關鍵。 在談到投資非洲風險時,卡貝魯卡說,他認為最大的風險就是電力供應不穩定,電力供應問題相比交通基礎設施、勞工成本、法治等其他問題都更突出。 “幾乎所有的非洲國家或多或少都存在電力供應不足的問題,這對推進工業化進程影響很大,”卡貝魯卡說,非洲開發銀行因此非常重視幫助非洲國家發展電力供應基礎設施,而在這一領域,中國也是最大的貢獻者。近年來,非洲地區主要的水電、火電和輸電網絡建設幾乎都由中國公司承建。 成立于1964的非洲開發銀行是非洲最大的地區性政府間開發金融機構,旨在促進非洲的社會及經濟發展,其成員國包括非洲地區內成員國53個和非洲地區外成員國24個。 卡貝魯卡也高度評價了中國與非洲開發銀行的合作。中國人民銀行與非洲開發銀行2014年5月簽署了20億美元的“非洲共同增長基金”融資合作協議,由中方出資,面向全非洲提供融資,由非洲開發銀行推薦項目。卡貝魯卡說,融資會向電力等能源項目傾斜。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