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配資公司負責人:從此次對違規配資的監管意圖來看,目前監管層去杠桿化的政策指導還是很明顯的。最近牛市走得太快,監管希望能夠再慢一點,現在民間配資,尤其網絡配資,大家都當做暴利來看待,所以迎來監管也是正常。
先來看恒生。之前恒生已經對相關賬號做了限制,要求做大客戶策略,比如一個資金池不管有多少個傘形層級,只能有200個客戶。
再看配資公司,目前也在調整自身業務,比如說一些小客戶、微小客戶的訂單都已經不做了。
是否會直接斬掉配資業務,還要看證監會的指導意見。如果只是自查自糾,短期影響會有,長期來看影響有限;如果繼續檢查下去,配資公司就要考慮重新包裝自身業務。
從文件上看,這次要求查的范圍很廣,如果真的按照文件要求來查,可能會對所有場外配資業務一網打盡,能剩下的只有最普通民間配資,即個人和個人間的借貸。
P2P發展過程中也迎來了幾次監管舉措,最后P2P還是走向了牌照化,配資業務發展伊始就聽到監管聲音不是壞事,也就是讓一些浮躁的機構退出市場,讓一些真正想做好這一塊業務的公司留下。
現在大家有個錯覺,認為配資業務都是掙快錢,賺暴利,但實際沒有這么理想,在國內只要是存在暴利的行業,都會存在競爭加劇。監管實施,能讓已經做事情的公司清醒一些,準備進來的公司也多思考一些。只要不是一巴掌拍死的話,肯定更有利于行業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