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發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王兵表示,傳統銀行要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找準市場定位,適時轉變角色。王兵認為,在金融脫媒的浪潮中,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需要在與互聯網公司等其他非傳統金融機構的競爭與合作中找到平衡。
“201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于5月23日-24日在北京舉行。廣發銀行[微博]副行長、黨委委員王兵出席并演講。
王兵表示,傳統銀行要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找準市場定位,適時轉變角色。其認為,在金融脫媒的浪潮中,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需要與互聯網公司等其他非傳統金融機構的競合中找到平衡,在所屬產業鏈中找到發力點,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比較優勢相對較弱的環節,選擇合作共贏,在優勢比較明顯的核心環節要堅守底線,創新進取。金融脫媒是一個趨勢,但不一定是未來,銀行的未來不是徹底的脫媒,而是通過創新,創新出一種新方式來繼續做媒”,王兵
表示。
以下為演講實錄:
王兵:隨著我國經濟進入三期疊加時期的新常態,金融領域開始呈現出新的發展勢頭,尤其是飛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經營帶來巨大影響,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這么一個概念,更為金融業發展開闊了新的視野。商業銀行要在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基礎上,深刻認識互聯網金融崛起,為銀行業發展帶來新趨勢,扎實做好商業銀行業務的創新和轉型。
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深刻認識金融發展新趨勢,扎實推進商業銀行業務創新與轉型”。
首先,深刻認識互聯網金融新趨勢。
金融媒介職能從銀行包辦到多方合辦,過去傳統的存貸等金融服務幾乎都是由商業銀行一手包辦,如今互聯網公司,電商平臺、網絡貸款平臺等外部機構向商業銀行的傳統領域進行滲透,不但積累海量社會資源,而且逐步替代銀行支付工具,屏蔽客戶信息,分流銷售渠道,加速銀行業的金融脫媒,對零售銀行的業務沖擊非常明顯。
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全面介入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領域,在移動支付市場表現尤為搶眼。銀行金融服務產業鏈當中能封閉在銀行體系內全面完成的業務正在逐步減少,互聯網金融發展導致銀行業分工進一步細化,對整個金融行業服務效率提升是有力的,商業銀行唯有順勢而為。
市場競爭格局轉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就是O2O。隨著互聯網與金融業逐步深入融合,市場競爭優勢所依賴的核心資源正在發生顯著變化,近年來互聯網理財產品異軍突起,一定程度上表明傳統銀行體系物理網點優勢正在削弱,而互聯網入口資源所發揮的作用正日益凸顯,帶來更加激烈的行業競爭。截止目前國內有20多家銀行推出了互聯網金融業務,廣發也在其中,積極布局在線入口,探索線上線下服務相結合的新模式。
用戶金融行為偏好由線下向線上轉移,滿意度標準向互聯網金融產品看齊。2014年中國手機網民數量首次超過PC網民數量,移動互聯網快速邁向4G時代,國內86%的城市消費者已經成為互聯網用戶,互聯網已經深度滲透到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帶動金融消費與投資行為的全面網絡化、移動化。
伴隨客戶行為的網絡化,人們對銀行的產品體驗服務滿意度的評價標準逐步向互聯網公司看齊。根據咨詢公司2014年開展零售銀行客戶滿意度調查表明,61%的中國零售銀行客戶已持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84%的持有客戶打算保有或增持該類產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消費者和媒體對傳統商業銀行服務的負面評價和負面報道屢屢出現,流程簡單、效率高,門檻低、收費低,更新快、體驗好是人們對互聯網金融的一種新要求。
第二,商業銀行業務創新與轉型的新方向。從互聯網金融到互聯網+,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開始嘗試與互聯網融合,這意味著商業銀行將面對一大批渴望通過“互聯網+”實現創新升級的客戶,以及各種基于互聯網應用場景的需求。商業銀行應在深刻認識互聯網金融發展新趨勢基礎上,推進商業銀行業務創新與轉型,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思維提升銀行的金融服務質量,達到客戶更加滿意程度。
一是持續推進普惠金融業務發展。互聯網金融產品可以為長尾客戶群提供網絡支付、網絡借貸以及理財等豐富多樣的低門檻、低成本、簡單快捷的金融服務,移動金融作為普惠金融高效載體,可以借助發達移動互聯網,將信息化、數字化金融服務隨時隨地、低成本的提供給需要的人群。今年1月人民銀行[微博]印發《關于移動金融技術創新健康發展指導意見》,從安全可控、便民利民、繼承創新、融合發展四方面進一步加強產業指引和業務監督,為防止移動金融業態野蠻生長,促進移動金融業態的繁榮發展創造條件,對傳統銀行而言要大力發展移動金融的時機已經成熟。
二是要找準市場定位,適時轉變角色。在互聯網金融新趨勢下,在金融脫媒浪潮中,商業銀行市場定位需要與互聯網公司等其他非傳統金融機構的競合中找到平衡,在所屬產業鏈中找到發力點,有所為,有所不為。在比較優勢相對較弱的環節,選擇合作共贏,在優勢比較明顯的核心環節要堅守底線,創新進取。金融脫媒是一個趨勢,但不一定是未來,銀行的未來不是徹底的脫媒,而是通過創新,創新出一種新方式來繼續做媒。
三是以場景為基礎,實現業務創新。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問題就是要解決場景化的問題,沒有場景就沒有用戶,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創新不能無地放失,亂槍打鳥,而是要基于某種日常應用場景,有廣泛用戶需求。對需求進一步細分,即生活化的演繹。衍生出更多產品,比如儲蓄、債券、理財產品、余額寶[微博]等,產品化產品創新才能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客戶才能跟隨。
第三,廣發銀行網絡金融業務創新與實踐
近年來,廣發銀行順應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不但最早改組行內組織架構,成立網絡金融部,開始試水互聯網金融,而且率先將網絡金融在行內定義為全行的重點戰略,提出致力于成為中國互聯網金融服務首選提供商的一個宏偉愿景。先后推出網絡金融的子品牌,網絡金融業務入手先行先試,例如最近李克強總理要求三大運營商要降流量費,其實我們在2013年開始在廣東就和廣東的移動試驗了一個流量自省,只要是用廣發銀行手機銀行流量的客戶,他的流量是由廣發來買單,運營商雖然沒有降價,但是廣發替他買單。我們在全國網點也有免費的Wifi布放等等。今后我們還是要秉承有智慧無邊界的服務理念,以開放合作姿態尋求共贏,利用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和專業風險管理水平,打造“互聯網+”存、貸、匯以及信息中介為主體的服務平臺體系。
有這么幾個方向:
一是建立全金融產品直銷銀行平臺,廣發銀行正在圍繞著開放、分享、低門檻的普惠金融服務理念,積極探索金融產品網絡銷售的種類和形式,打造一個全金融產品的線上銷售平臺,叫“有米”直銷銀行。有米就是有錢,希望大家都能作為財富管理也好、投資理財也好,希望到我們直銷銀行的平臺上來。“有米”英文來說就是你和我,互聯網理念,大家共同參與。廣法直銷銀行以智能手機和PC為載體,向廣大互聯網客戶提供基金、儲蓄、黃金、保險等服務,可以滿足廣發客戶和非廣發客戶。
二是探索線上投融資信息中介平臺,就是P2P,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是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目標之一,怎么破呢?我們認為有兩個關鍵點,第一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第二是解決資金不對稱問題。廣發作為全國最早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我們有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專業的風險管理團隊和豐富管理經驗,完全可以借助互聯網開放、透明、共享的環境來探索一條通過輸出風控能力和資金供求信息的新媒介業務模式,更高效幫助有需要資金的中小微企業借得到錢,還得起錢。
三是打造電商服務平臺,廣發目前在這方面還只是思考,沒有成熟的一個電商平臺,但是我們想國內中小電商總量很多,統計有幾千萬家,特別是中小電商在帳戶管理、資金監管等等方面其實是有需求的,廣發希望為這些中小電商服務,我們打造一個電商服務平臺,來為他們做支持,做服務。
四是嘗試建設跨界合作網絡信貸平臺,銀行最終需要賺錢,還是要有信貸,我們也是希望能夠通過跨界合作的方式做一個網絡信貸平臺。此外,廣發銀行在網絡金融業務創新和轉型過程中始終將消費者資金安全、信息安全視作重中之重,一方面針對資金風險、法律合規風險、反洗錢風險等等我們都有具體措施,在新產品、新業務模式創新方面也始終與監管機構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互動。我們也看到監管部門在這方面出臺一系列的政策,希望廣發銀行在這方面能夠參與先行先試的模式
互聯網金融代表新的金融發展趨勢,廣發銀行將緊緊抓住國家鼓勵互聯網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互聯網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扎實推進業務創新與轉型,為更高效的服務實體經濟,踐行普惠金融做出更大貢獻。我匯報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