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期指數報告顯示,盡管央行此前數度采取寬松舉措(2014年底至2015年3月累計降息90個基點,降準150個基點),截至一季度1,國內的融資條件仍處于2009年經濟危機以來最緊的狀態。這主要是由于通脹加速下滑、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強以及貨幣供應量增速放緩所致。此前央行數次寬松政策帶來的正面影響,亦被上述因素部分抵消。
匯豐宣布首次推出“中國融資條件指數”,通過比較不同時期中國融資條件難易程度,協助市場對當前融資狀況做出判斷,并為政策制定和解讀提供參考。該指數是目前市場上首個較為全面衡量中國融資狀況的獨立指標。
本期指數報告顯示,盡管央行此前數度采取寬松舉措(2014年底至2015年3月累計降息90個基點,降準150個基點),截至一季度1,國內的融資條件仍處于2009年經濟危機以來最緊的狀態。這主要是由于通脹加速下滑、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強以及貨幣供應量增速放緩所致。此前央行數次寬松政策帶來的正面影響,亦被上述因素部分抵消。
根據該報告統計,通脹率下降導致今年一季度的實際利率相比去年同期上升40個基點。在同一時期,人民幣相對貿易伙伴貨幣的實際有效匯率(REER)同比升值14%,而實際貨幣供應增速則下降20個基點。
匯豐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財苑)表示:“融資條件在經濟中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它會影響消費者和投資者的決策,從而關系到產出缺口、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的運行。然而,目前市場上尚未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衡量融資條件的指標。在實際操作中,很多人仍是憑感覺、或者是根據單一的變量來作出結論。這無論是在準確程度上還是覆蓋范圍上都有所欠缺,甚至會讓人對當前融資狀況產生誤判。”
為了更準確、及時地把握整體經濟融資條件的變化,匯豐依據衡量融資條件的三個重要指標,即實際貨幣供應量增速、實際利率和實際有效匯率三者的關系和對經濟的貢獻編制了匯豐“中國融資條件指數”。新創建的指數既可以綜合反映、比較不同時期內中國融資條件難易程度,使得跨期比較成為可能,亦能體現融資條件背后主要推手,從而為各市場主體提供參考。
本期指數報告指出,近期以來央行的數次降息舉措無疑是明智之舉,但力度尚且不夠。貨幣政策制定者正在前述諸多不利因素中逆水行舟,因此,需加大寬松力度以推動實體經濟復蘇取得實質性進展。
屈宏斌表示:“我們認為,為了緩解融資條件緊張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進一步的政策寬松十分必要。匯豐預計,下半年將會有25基點降息,和100基點降準。”
匯豐“中國融資條件指數”每月公布一次。本期報告主要內容涵蓋:融資條件指數包括哪些因素、如何解讀以及貨幣政策預期解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