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高速路上市公司凈利同比增兩成
|
管理成本高,多元化投資虧損大,業績尚存提升空間
|
|
2015-04-21
作者:記者 張彬/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截至4月14日,滬深兩市已經有13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披露去年業績,在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情況下,業績表現依然搶眼。WIND統計數據顯示,13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2014年實現凈利潤12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1億元,同比增長20%。專家表示,由于存在管理成本高、投資房地產虧損較多等情況,高速公路上市公司還存在利潤提升空間。 除了吉林高速、四川成渝、寧滬高速、華北高速凈利潤同比下降外,其他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凈利潤均大幅增長,其中深高速凈利潤同比增長203%,增幅最大,實現利潤21億元。而寧滬高速、山東高速的凈利潤均超過25億元,盈利最多。 高速公路猶如“現金奶牛”一樣,每天產生大量現金流,超高的毛利率是實現凈利潤的重要原因。山東高速在年報中披露,該公司去年收費路橋之通行費及托管費收入60億元,營業成本22億元,毛利率63%。吉林高速去年營業收入6億元,營業成本1.6億元,毛利率72%。深高速收費公路毛利率51%。毛利率最低的是粵高速,毛利率也達到42%。 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業績還存在提升空間。據記者梳理,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涉足房地產業、制造業、新能源業多為虧損。以山東高速為例,山東高速有23家主要子公司、參股公司,在13家涉及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公司中有10家存在虧損,虧損總額2.5億元。四川成渝房地產業務虧損1.1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7%。吉林高速有4家子公司,涉及油脂和新能源的吉林東高科技油脂有限公司、吉林省高速能源有限公司都存在虧損,虧損共計398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收費公路毛利率高,有著充沛的現金流,高速公路公司將收費公路的溢出收益投資于銀行、證券、房地產等行業,雖然是考慮多元化投資,但是最終結果多是虧損,這是與收費公路“統貸統還”政策相沖突的。 管理成本太高也被業界詬病。“去年中部某省交投集團公司預計虧損40億元,后來通過降低高管工資等措施,最后報表上顯示只虧損2億元。”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