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浪潮襲來,險企也開始加入弄潮的行列。由陽光保險發起設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北京中關村融匯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金所”)近日獲準開業,這是繼中國平安集團陸金所之后,成立的第二家保險系P2P。
從風險管理和資金運用方面考量,險企涉足P2P具備天然的優勢。但由于沒有太多經驗可供借鑒,加上監管體系尚不完善,險企成立P2P平臺仍存一定風險。
作為布局互聯網金融的棋子,P2P對保險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陸金所到惠金所,更好地控制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是生存之本,也是促使保險系P2P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綜合金融資產交易服務平臺
據了解,惠金所是一個基于現代互聯網技術的綜合金融資產交易服務平臺,包括P2P、C2C、B2C、B2B等金融資產交易服務,旨在為合格投資者提供豐富優質的投資標的,實現投融資需求高效匹配。
從惠金所的業務范圍來看,它與陸金所的定位相似。不久前,平安集團將陸金所的P2P業務、平安直通貸款業務以及平安信用保證保險事業部整合為“平安普惠金融”集群,陸金所將轉型為純粹的綜合金融資產交易服務平臺。
北京中關村融匯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見介紹,未來惠金所將重點發展三方面業務,一是P2P業務,將結合公司在小額保證保險積累的數據和經驗,根據不同目標客戶的投融資需求,開發設計系列網貸產品。
二是與各類金融機構合作,廣泛獲取優質金融資產,通過平臺為廣大投資者提供豐富優質的金融產品信息。
三是了解不同機構客戶的投融資需求,為機構間金融資產交易及投融資提供信息咨詢服務,提高機構金融資產的流動性。
張見說,惠金所將會與醫療、教育、創新創業型高科技企業等產業鏈和企業的投融資需求深度融合,在優質資產獲取、風險控制、投資客戶獲取、平臺運營方面建立更加專業、寬廣的創新平臺。
保險系P2P無“跑路”擔憂
P2P公司經營不規范、壞賬風險過高等是當下網貸行業面臨的較為普遍的困境,時有出現的“跑路”事件更是讓這個新興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網貸問題平臺共計273家,占全部網貸平臺的近20%,涉及金額數十億元。造成如此高比例的風險,主要原因還是資產狀況披露不充分、高回報誘惑、風險控制薄弱等。
業內人士表示,保險公司具有經營范圍廣、資產規模龐大、運營經驗豐富等多方面優勢,并且有很強的風險控制能力,這些都是保險系P2P發展的有利因素。
記者了解到,早在3年前,陽光財險就已開展了小額保證保險的金融服務業務,在業務承保及風險控制方面積累了大量的運營經驗,也為涉足P2P做好了鋪墊。由于保證保險是為對方的信用和能力提供擔保,實際上跟P2P類似,所以在風險控制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除了具備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保險系P2P背后的“大樹”也成為其開展業務的堅強后盾。作為綜合金融集團,平安集團和陽光保險集團具備完善的公司治理及運營管理體系,與眾多金融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能更好地保證平臺資產的質量和安全性。
北京一家P2P公司負責人表示,不存在保險系P2P跑路的擔憂,因為它背后有保險集團雄厚的資金做保障,擔保問題和誠信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高風險阻滯行業發展
目前保險系P2P發展仍顯緩慢,主要是因為高風險。由于監管體系尚不完善,以及沒有太多經驗可供借鑒,行業如果要繼續發展壯大,必須從源頭控制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
值得關注的是,當保險系P2P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開展業務時,風險相對較小,而一旦遇到借款對象或者產品來自陌生領域時,就可能產生較大風險。
對此,張見表示,將借鑒在小額信用保證保險、資產管理等方面積累的風險管理經驗,建立包括風控政策、風險審核、征信調查等在內的風控體系,嚴格審核借款人及相關金融產品的風險,甄選優質資產和交易主體進入平臺。
同時,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動態監測與緩釋機制,對平臺所有的借款項目及金融資產,持續關注其融資主體的經營及信用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快速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風險。
此外,增強信息的透明化程度也是化解投資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重要砝碼。
“對資產端的相關信息,進行嚴謹的形式要件審核并充分披露,便于投資者全面了解投資項目的具體情況,理性投資。”張見說,還要建立嚴格的投資人適當性管理機制,引導投資者選擇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資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