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半年以來,一場“倒奶危機”洗禮了中國乳制品企業。全國人大代表、完達山乳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王景海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坦言,去年“倒奶事件”中,各企業紛紛甩掉國產奶源基地,從國外進口價格更低廉的奶源,而完達山響應政府號召,頂著壓力收購奶農牛奶,半年時間即虧損2億多元。王景海建議,政府制定必要政策措施,如制定最低鮮奶保護價收購政策等,保護民族乳企發展。 經歷了2013年下半年的“奶荒”之后,鮮奶價格曾一路飆升至5元/公斤,很多奶農涌入奶牛養殖業,從新西蘭花高價買入奶牛。但2014年下半年以來,鮮奶價格進入下行通道,市場供過于求,鮮奶收購價格一路狂跌,再加上國際低價奶源沖擊,部分乳企轉而收購國外奶源,導致國內奶源大規模過剩,奶農不得已走上“殺牛倒奶”的道路。 奶業危機對畜牧大省黑龍江影響頗大,黑龍江與荷蘭、丹麥、美國北部各州及日本的北海道等國家和地區同處在“世界黃金奶源帶上”,是國家重要的奶源基地。乳制品企業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嬰兒配方乳粉企業占全國的三成;乳粉產量居全國第一。2014年以來,黑龍江乳企經受了嚴重沖擊:乳制品產量下降11%,其中液體乳產量下降6.1%。 王景海說,對于畜牧業來說,我國土地成本高、建筑成本高,而國外是散牧形式,土地也沒有成本,因此國外奶源成本比國內成本低很多,大量進口奶源傾銷到國內市場,給國內奶制品市場帶來巨大壓力。奶農殺牛倒奶,給社會帶來了很多不安定因素,完達山作為一家國資背景的奶企,在倒奶事件中響應政府號召,收購奶農牛奶,一噸奶粉虧2萬元,一共收購了10670噸粉,半年多的時間里虧損了2個多億。 “我國畜牧業會受到周期性進口沖擊,漲價時企業承擔著較高的原料收購價,降價時企業為穩定養殖業仍然承擔著市場風險,基本4-6年一個周期。企業高價收奶只能是應急之舉,如果想長遠促進奶業畜牧業發展,以企業虧損為代價收購奶區牛奶不利于行業發展。”王景海補充道。 為此,王景海提出三點建議,首先,政府應出臺政策限制進口數量,優先使用國產奶源;建立國家乳粉應急儲備制度,維護畜牧業健康發展;建立乳品行業安全和價格監測預警機制;設立產業安全警戒線,對乳品行業進行動態監控,確保產業安全。 其次,政府制定必要政策措施,保護民族乳企發展。應真實標注進口前制粉日期,由于乳粉的保質期為2年,而目前采用進口原料基粉生產嬰幼兒奶粉標注生產日期都是在國內包裝上市后的日期,并非在國外生產原料基粉的生產時間,這會對消費者帶來誤導。另外,對擔當社會責任的乳企給予補貼,建議國家參照2014年第四季度和2015年第一季度已經進口的原料粉價格,對國內一些企業為維護本地奶農利益,擔當社會責任,而增加全脂粉生產,造成的差價損失給予補貼,保護民族乳企有能力平等參與市場競爭。此外,建議國家根據國內牧場生產成本,制定最低鮮奶保護價收購政策,高于國際市場價格時,在當地物價局核實后,國家補給收購企業承擔的差價。建議在牧區建設濕法生產廠,帶動農業轉型?拷鞘屑薪ü嘌b生產線,實施專業化灌裝,確保質量,既能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帶動農民致富,又可以有效對接市場。產品在半月內直接鋪向市場,凸顯國產奶粉在新鮮度上的比較優勢。 再次,國家在資金、稅收政策上給予乳企扶持。對企業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擠奶設備、檢驗設備配置上給予資金上的補貼。以國家投入為主進行糞污無害化處理。出臺農業勞動力向畜牧業轉移的補貼政策。降低乳制品加工企業的國稅收繳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