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日發布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仍在觀察去年11月份降息的效果,將為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并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對于下一步貨幣政策的走向,報告稱,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通過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增加金融供給等措施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強調,宏觀總量政策要把握好取向和力度,提高調控的靈活性,要在基礎條件出現較大變化時適時適度調整,防止經濟出現慣性下滑,同時也要注意防止過度“放水”固化結構扭曲、推升債務杠桿水平。
報告指出,將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優化政策組合,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此外,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改善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多措并舉、標本兼治,著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對于國內外經濟形勢,報告稱,國際主要貨幣匯率波動和跨境資本流動可能進一步擴大,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難免伴隨一定的風險暴露;此外,經濟下行及大宗商品維持低位可能對未來物價形成影響,但物價預期還不很穩定。不過,央行強調,如果油價影響核心通脹,將會調整政策。
關于改革,央行表示,要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并扎實做好存款保險制度出臺的各項準備和組織實施工作。
民生證券點評稱,總體來說,盡管過去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個引擎,出口、房地產和地方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正在全面熄火,貨幣寬松不一定能刺激增量經濟,出于存量風險防范考慮,貨幣寬松仍將延續。民生證券認為,即使貨幣寬松無法作用于實體,但仍會以資產價格的形式表現出來。貨幣流入股市,可以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貨幣流入房地產,可以通過抵押品價值上升緩釋信用風險和銀行資產質量壓力。此外,信用風險暴露會提高金融機構對貨幣的需求。如果貨幣市場供求關系能夠實現平衡,那么非貨幣市場也就能實現均衡。從這個角度看,貨幣寬松在防止經濟因“債務—通貨緊縮”相互作用、相互增強陷入衰退這一點上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