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中紀委日前集中公布了7家央企的專項巡視意見。在巡視組公布的“問題清單”中,國企“通病”頗多,其中以國企領導以權謀私的“利益輸送”問題最為突出。報道一出,再度引發社會各界對國企尤其是央企腐敗話題的熱議。
有博友認為,國企“鏈條式腐敗”觸目驚心,應當作為反腐重點領域來抓。還有博友建議,鑒于國企腐敗主因在政企不分、權力壟斷、缺乏監督,必須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進行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制度,破除壟斷,約束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的權力。
“鏈條式腐敗”觸目驚心
從已經公布的情況來看,國企腐敗程度絲毫不亞于權力集中的政府部門,甚至呈現出“鏈條式腐敗”特征:官官勾結、官商勾結,權權交易、權錢交易,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連環輸送。
許多博友認為,國企應成反腐重點領域。博友“必勝0520”表示,貪污腐敗不僅僅存在于機關事業單位,央企、國企等行業也普遍存在嚴重的貪腐問題,亟待紀檢部門查辦。
在博文《大型國企為什么腐敗得那么難堪》中,博友“姚樹潔”質問,國企高管的一頓飯就是普通員工一年的工資收入。這是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嗎?不是。這是市場化應有的激勵機制嗎?也不是。那么這是什么?這是,監督缺位所培育出來的市場怪胎。
有博友認為,對國企腐敗問題,要依法從嚴加大懲處力度,讓違法者得到應有的處罰。
內外監管流于形式
“央企‘鏈條式腐敗’源于權力灰色地帶。”有評論尖銳指出,在國有經營體制下,幾乎所有權力都是在不公開、不透明的狀態下運行的,經營者、部門管理者等的行為,能夠受到約束得相當少。
對此,許多博友表示認同。有博友認為,某些國企領導,擁有官員的行政級別和權力,同時還掌握著比政府官員更多的資源分配權,但卻缺乏對黨政機關同樣的監督,一家大企業很容易成為幾個領導分肥套利的家族地盤,隱藏的腐敗甚至比黨政機關更嚴重。
博友“老秦頭001”表示,國企之所以貪腐盛行,是因為國企“一把手”權力過大,事實上公司上下都圍繞其轉。所謂內、外監管,都只是形式而已。
壟斷地位助長腐敗
有博友認為,欲根治國企貪腐,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博友“尚水文化”認為,央企腐敗頻發,說明其管理制度設計已然滯后,必須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理順內部關系,約束管理者權力。
博友“胡永剛-上海財大”指出,不在制度建設上有所舉措,反腐過后,腐敗必然卷土重來。
此外,由于造成國企腐敗的原因很多,博友建議監管對癥下藥,比如破除壟斷,退出應該退出的領域。
博友“法官愛民”指出,國企處于壟斷地位,擁有太多的市場、資金優勢,容易導致尋租行為。
博友“范劍平”也認為,腐敗與壟斷是一體的,官員腐敗是權力壟斷無監督,國企腐敗是官商不分、壟斷資源又缺乏監督造成的。
敬請關注經濟參考報法人微博,參與微話題討論,@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