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資金入市降溫 1月融資規模降四成
|
股市震蕩調整 傘形信托受限
|
|
2015-02-04
作者:記者 鐘源/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受股市大幅震蕩調整和傘形信托降杠桿影響,近期信托資金入市明顯降溫。用益信托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1月68家信托公司共成立證券投資類信托216只,融資規模為98.3億元。與2014年12月發行351只,融資176.5億元相比,產品數量和融資規模均下降四成左右。 “近期不管是從一級市場信托公司提供的產品,還是二級市場上目標客戶的詢問熱情上看,相比年前都要冷清些。”一位知名第三方理財機構的市場人士3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去年二季度以來,證券類信托持續發力。但進入2015年以來,隨著市場震蕩加劇,信托資金入市開始變得謹慎起來。 對此,格上理財分析師王燕娛認為,1月證券投資類信托成立數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1月二級市場出現震蕩調整的行情,并非好的建倉時機,或出于這一考慮,各信托公司發行證券投資類產品有所放緩;二是此前傘形信托高杠桿運行、規模快速增加積聚了一定風險,近期銀行開始主動降杠桿及收緊傘形信托規模。 中國信托業協會去年12月31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度資金信托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規模(按投向統計)為1.84萬億元,占比為14.18%。超越了此前的融資大戶房地產,成為資金信托的第四大配置領域。而用益信托網統計顯示,2014年68家信托公司全年共發行2628只證券投資類信托產品,規模為1113.4億元,發行數量同比翻了一番,融資規模增加超三成。增加最為明顯的是去年二季度之后,三個季度共發行2190只證券投資類信托產品,規模達968.2億元,占全年規模的87.0%。 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證券市場從去年7月出現好轉后,市場資金逐漸向股市回流,其中具有高杠桿效應的傘形信托是其主要渠道。 傘形結構化信托是由證券公司、信托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共同合作,結合各自優勢,為證券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提供投、融資服務的結構化證券投資產品。具體來說,就是用銀行理財資金借道信托產品,通過配資、融資等方式,增加杠桿后投資于股市,目前傘形信托的杠桿率最高可達3:1。 機構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傘形信托市場存量規模已超1500億元。由于近期受到部分投資者尤其是超大戶的青睞,有機構人士估測,傘形信托的規模目前已達到3000億至4000億元。 不過,近來多家機構開始意識到傘形信托高杠桿積聚的風險。1月27日,光大銀行總行首先做出加強股票配資業務風控的決定,將股票結構化產品(傘形信托)最高配資杠桿降至1:2.5。有的信托公司還硬性規定,在做投資配置時,對于單個股票投資設置15%至20%的上限,不許投資股指期貨和ST股票,對于創業板股票謹慎投資等條件。 中金公司認為,由于監管層擔心高杠桿招致系統性風險,已于今年1月開始收緊傘形信托,預計往后投向金融機構的資金增幅可持續性不強。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