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在參加由央廣經濟之聲、央廣網聯(lián)合主辦的《大國大時代——中國經濟報告會》十二月談“一帶一路:合作發(fā)展通天下”時表示,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導致“一帶一路”地區(qū)存在三個錯配。 曹遠征指出,目前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已經占中國對外貿易的15%,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貿易結算貨幣。這不僅僅是中國所需的人民幣國際化,更多的是國際合作的需要。 “一帶一路”地區(qū)主要是亞太地區(qū),發(fā)展中國家。長期以來這一地區(qū)被納入到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這樣就出現(xiàn)三個錯配。 第一是貨幣錯配。“一帶一路”上的很多國家走的是出口導向型道路,出口活動基本是以美元計價,“這意味著一旦美元出問題,國與國之間貿易都沒法做了。” 第二是期限錯配。“一帶一路”國家有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需要大量長期資本投入,但是以往都是短期資本。“短期資本如何支持長期發(fā)展?短期資本的快進快出會造成該國宏觀經濟的不穩(wěn)定。” 第三是結構錯配。全球的外匯積累儲備最多的是“一帶一路”地區(qū),也是儲蓄率最高的地區(qū),收到外匯,主要是美元后又都投放回美國,然后美國金融機構反過來再把外匯投到這個地區(qū)。儲蓄率高的地區(qū)不能動用自己的儲蓄,反而需要外面來投資。“金融危機爆發(fā)以后,這些問題更加凸現(xiàn),這也是為什么一旦人民幣被國際使用,居然它的進程如此之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