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首次提出增加存貸比指標彈性。記者獲得的信息則是,增加存貸比指標彈性可能并不僅限于存貸比分子分母口徑的調整,還可能涉及小微、三農貸款計算豁免以及機構差異化管理等。相關人士稱,監管層正在制定的監管辦法有可能年底前出臺。 有研究人士認為,若將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同業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商業銀行或釋放出數萬億放貸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對三農、小微貸款計入存貸比考核此前已給予了很多彈性優待,比如此前相關辦法明確優先支持商業銀行發行專項用于小微型企業貸款的金融債(簡稱“小微金融債”),且允許商業銀行金融債券所對應的單戶500萬元(含)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不納入存貸比考核范圍。 相關人士指出,此次關鍵是考慮同業業務以及票據等表外業務如何計入存貸比分母。日前市場流傳的一份央行文件指向擬將部分同業存款納入存款統計口徑,部分同業存款拆放納入貸款口徑。分析認為,如果該做法落地,將使得中國銀行業,尤其是股份制銀行存貸比壓力得到緩解。 這一可能的調整在市場預期之內。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說,外匯占款低增長和銀行資產負債業務多元化的新常態之下,存貸比的調整只是時間問題,本次會將同業存款來源計賬細分,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同業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通俗來說,就是余額寶將被納入。 具體到影響而言,若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同業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管清友認為理論上的最大值是釋放7.4萬億信貸,但考慮銀行資產端業務相應調整、實體信貸需求疲軟以及央行信貸額度控制,實際可釋放的人民幣信貸或不及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