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料照片 |
10月22日,交銀施羅德基金接連發布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公司基金經理發生變化的基金有5只之多。同一時間對基金經理做出如此大范圍的調整,引發了市場的關注與猜疑。
今年以來,交銀施羅德投研團隊的動蕩十分頻繁,已有半數以上的基金產品受到牽連。與此同時,公司的規模排名屢屢下墜并跌出了前20名,上半年虧損超過18億元,成了公募圈有名的虧損大戶。
中堅管理者后撤 “新人”批量補位
交銀施羅德基金當日公告顯示,因工作變動,交銀施羅德成長30和交銀施羅德趨勢優先解聘基金經理管華雨,分別由王少成和曹文俊單獨掌管。管華雨繼續擔任權益投資總監,并繼續擔任交銀施羅德成長股票型基金、交銀施羅德新成長股票型基金基金經理。交銀施羅德新成長增聘基金經理王崇與管華雨共同管理。
同時,因工作變動,交銀施羅德精選解聘基金經理張鴻羽,同時增聘曹文俊為新任基金經理。張鴻羽轉至研究部任職。因工作變動,交銀施羅德藍籌解聘基金經理張媚釵,同時增聘張迎軍、李德亮、陳孜鐸為新任基金經理。張媚釵則轉至專戶投資部任職。
在這波讓人眼花繚亂的基金經理變更浪潮中,管華雨顯然是涉及多只產品和人員的核心之一。此次,管華雨在兩只共管基金產品上的去職,以及其單獨管理的交銀新成長基金加盟新人,這些信息也被業內人士解讀為管華雨或將從公司離職的準備與前奏。
那么,管華雨何許人也?據交銀施羅德官網介紹,管華雨,CFA(特許金融分析師)、博士學歷,12年證券、基金行業經驗。曾在申銀萬國和信誠基金任職。2010年6月加入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權益部副總經理、權益部總經理,現任權益投資總監。管華雨曾說,“做投資,不光是理解財經是怎么回事,更要理解這個社會是怎么回事。資本市場很大程度上是企業和社會發展軌跡的濃縮。”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增聘的五位基金經理中,只有張迎軍是有著5.75年基金經理從業年限的“老人”。其他四位皆是“新人”,其中曹文俊的基金經理從業年限為1.21年,李德亮的基金經理從業年限為1.13年,而王崇和陳孜鐸則是沒有基金管理經驗的新手。
公開資料顯示,王崇,北京大學金融學博士,2008年加入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行業分析師、高級研究員。陳孜鐸,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2008年加入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行業分析師、高級研究員、研究部助理總經理。
人才荒加劇 投資總監“一拖五”
根據記者的粗略統計,目前交銀施羅德旗下共有36只基金產品和16位基金經理。今年以來公司已經發布了20條基金經理變更公告,相當于半數以上的基金產品變更了基金經理。其中,有6位基金經理離職,另外新聘3位基金經理。
而Wind統計數據則顯示,目前交銀施羅德基金經理最大從業年限為7.06年,基金經理平均從業年限為2.99年。
此前的8月份,在交銀施羅德任職基金經理將近8年時間的李家春辭職。作為李家春的接替者,項廷鋒于今年8月4日開始擔任交銀雙利基金經理,在擔任公司投資總監的同時,他還是“一拖五”的超負荷基金經理,人才短缺困境由此可見一斑。
公開資料顯示,項廷鋒是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曾于1999年至2007年任職于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擔任研究員、固定收益投資經理和基金經理。2007年加入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固定收益部總經理,現任投資總監,同時擔任著交銀施羅德榮安保本混合型基金、交銀施羅德榮祥保本混合型基金、交銀施羅德定期支付雙息平衡混合型基金、交銀施羅德榮泰保本混合型基金和交銀施羅德雙利債券基金等5只基金的基金經理。
基金經理的頻繁變更,使得基金風格很難持續。同時,“一拖多”現象嚴重,也影響到基金收益的穩定性。
目前,交銀施羅德旗下共有9只主動管理的普通股票基金,除了2014年5月9日新成立的交銀新成長之外,其余有3只產品今年以來的收益率排名在300名開外。據Wind數據顯示,在這9只主動管理的普通股票基金中,業績最好的要屬交銀先進制造基金,今年以來,截至10月20日的收益率為16.83%,在365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95位。
規模跌出前20位 “迷你”基金涌現
成立于2005年的交銀施羅德,是國內首批試點的三家銀行系基金之一,由擁有百年歷史的交通銀行、二百年投資經驗積累的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全球集裝箱行業的佼佼者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
依托中外股東的全球經驗和資源優勢,交銀施羅德曾是銀行系基金公司中的佼佼者。截至2009年6月30日,公司旗下基金資產凈值達625.48億元,在全國公募基金公司中位列第九,成為唯一一家進入前十的銀行系基金公司,同時也是前十名中最年輕的基金公司。
但是好景不長。近幾年來,從李旭利、鄭拓到吳春永,接連曝出的“老鼠倉”丑聞,讓交銀施羅德在業界顏面盡失,其公司內部的風險控制管理也遭到投資者質疑。再加上公司高管和基金經理的頻繁動蕩,不僅損害了公司的品牌形象,還使得公司的資產規模不斷縮水。昔日優異的“前十名”光環早已褪色,甚至距離前二十名的位次都已漸行漸遠。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時,公司以450億元的資產規模在66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7位。截至2012年底時,公司的資產規模為544億元,在7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8位,位次略有下降。截至2013年底時,公司規模為467億元,在7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20位。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時,公司的資產規模縮水至423億元,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24位,徹底跌出前20位的行列。
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縮水,交銀施羅德涌現出大批“迷你”基金。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司中規模小于1億元的基金產品就有5只。其中包括主動管理的普通股票基金交銀阿爾法,該基金成立于2012年8月3日,基金經理為龍向東,目前的資產規模僅有3277萬元,已處于“清盤線”下方。
資產規模的縮水已殃及到公司的整體收益。據季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交銀施羅德虧損18.4億元,32只基金產品中有14只處于虧損狀態。受災尤其嚴重的是,8只股票型基金中虧損者達7只之多,其中交銀藍籌和交銀成長虧損最多,虧損額均高于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