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如何避免國資流失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一些打著“混合”幌子行利益輸送之實進而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開始顯現,而由腐敗、盲目投資、管理不善造成的體制性流失更是觸目驚心。公開信息則顯示,2013年以來,已有涉及中石油、中國出版集團、華潤集團等在內的數十名國企高管“落馬”,由此牽出的國資流失觸目驚心。 | |
|
借改革謀私利 國資流失觸目驚心 “有些央企負責人,特別是一些快退休的,把自己公司劈出一塊來讓民資進來,進來的民資都是朋友親信。”還有一些企業“把公司好的業務劈出去,交給自己人去經營,等混合之后,就順理成章地交給自己人”。據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介紹,一些企業在推進混合所有制的過程中,已經出現了國資流失的苗頭。…【全文】 | |
| |
|
精彩閱讀 |
壟斷不破先“混合”
易成“利益輸送” 有人擔心在沒有打破壟斷之前,壟斷國企將優質資產拿出來與民資混合,選擇跟誰混就是向誰“利益輸送”,導致混合所有制改革淪為“定向私有化”。 |
改革不能因噎廢食謹防體制性流失 盡管國企負責人普遍存在“怕流失”的心態,但專家認為,國企改革不應“因噎廢食”,不改革將是最大的流失。與交易過程中的流失相比,體制性流失更需關注。 |
尋求國企改革最大公約數 盡管加速推進國企改革已形成共識,但國企改革之路并非坦途。記者在多地調研了解到,目前各方對改革熱情較高但信心不足,怕出亂、怕動利導致的等待觀望思想和對改革焦點問題的識識不一,成為制約各方凝聚共識和信心的最大障礙。面對復雜多元的利益訴求,如何尋求改革最大公約數已經成當前改革亟待破解難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