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阿里巴巴正式在紐交所上市,以92.7美元/股的價格開盤。截至當日收盤,阿里巴巴股價報93.89美元,漲幅達38.07%,阿里市值達到2314.39億美元,超越Facebook,成為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公司。 自2000年新浪登陸美國資本市場至今,我國企業赴海外上市的步伐在不斷加快。中投顧問咨詢顧問崔瑜表示,目前,我國赴海外上市的企業所處的行業主要集中于互聯網和科技領域。這類企業的風險較大,但具有很強的增長潛力。選擇海外上市的主要原因是海外上市門檻相對較低,且海外資本市場體系較為完善。 樂博律師事務所資本市場和亞洲業務主席那明器認為,阿里巴巴在美完成IPO或引發新一輪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潮,并再次引起海外投資者對中概股的關注。中國企業赴美上市需要轉變思維方式,嚴把信披、內控、公司治理等質量關,多從公眾投資者的角度去思考,提高公司的運營與管理水平。 華鑫證券投資總監仇彥英認為,作為中國新興互聯網業態的代表,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受到熱捧并不意外。不過,阿里巴巴完成IPO帶給國內資本市場的反思意義遠大于企業上市本身。由于A股市場的種種限制,近年來,多家國內互聯網企業被迫赴海外上市。如今阿里巴巴遠走美國更把國內資本市場的弊端暴露無遺,值得深入探究。 崔瑜也認為,赴海外上市的互聯網和科技類公司多數有較大發展,例如騰訊、百度、網易、搜狐、新浪等,這些互聯網公司在中國市場都屬于業內的龍頭企業。不過,隨著阿里巴巴在美完成上市,已經引發了我國創業板等相關部門的深思,創業板或將對這類公司上市的態度發生改變,未來一些尚未盈利但是發展潛力較大的互聯網科技類公司或將也有機會登陸我國創業板,這會使我國企業赴海外上市的熱情有所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