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店獲批試點網上賣藥
|
將吸引更多參與者做大“蛋糕”
|
|
2014-08-22
作者:記者 高少華 龔雯/上海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日前正式批復,同意1號店成為開展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企業,這也是綜合電商企業獲得的首個資格。 根據國家藥監總局官網顯示,同意紐海電子商務(上海)有限公司(1號店)為試點單位,開展互聯網第三方平臺上的藥品網上零售試點相關工作,試點工作為期一年。 目前,1號店已簽約好藥師、德生堂、華氏大藥房、壹藥網、康之家大藥房、嘉定大藥房等10余家藥品零售連鎖品牌企業。這些企業在1號店的經營范圍在原有醫療器械、保健品、藥妝和隱形眼鏡的基礎上,將可以擴充到OTC非處方中西藥的銷售。 1號店副總裁劉彤表示,獲批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將是對1號店現有品類的重要補充,讓一站式購物體驗走上新的臺階。 “更重要的是,藥品零售連鎖企業依靠互聯網,不僅可以打破地域局限進行銷售,還將有效降低經營成本和藥品終端價格。”據劉彤透露,1號店年底前將再引入50家藥企,預計OTC非處方藥品數量將達到20萬,囊括所有OTC藥品細分品類。 網上賣藥并非是新鮮事,《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也指出,支持連鎖經營、物流配送與電子商務相結合,提高藥品流通領域的電子商務應用水平。鼓勵經營規范的零售連鎖企業發展網上藥店。 記者采訪發現,目前醫藥類電商有四種運營模式:B2B垂直、B2B平臺、B2C垂直和B2C平臺。現階段較多是的B2C垂直電商,即連鎖藥房在取得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互聯網藥品交易資格證后,通過互聯網開展藥品零售業務。但B2C垂直模式存在較大缺陷,網站流量較小,難以形成銷售規模。 與B2C垂直電商相比,1號店作為綜合類B2C電商,目前已經擁有7000萬注冊用戶。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為止,獲得國家藥監總局許可從事互聯網藥品第三方平臺試點業務的網站只有三家,分別為95095醫藥平臺、廣州八百方、1號店。而上述三家網站中,僅有1號店為綜合B2C電商。 “2013年網上藥店的銷售規模是42.6億元,而實體藥店的銷售規模大約為2500億元,未來,這一銷售規模或將反轉。”醫藥電商研究中心主任張勇說,尤其是實體藥店在承受房租、人工等成本壓力下,預計會逐步減少現有門店數量。 張勇進一步表示,1號店切入互聯網醫藥領域是好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參與者一起把“蛋糕”做大。 業內人士分析,對電商而言,網購醫藥是一片藍海。一方面,電商平臺提供了龐大的潛在客戶群;另一方面,相對成熟的支付、倉儲、配送等服務鏈條也將大大提升醫藥電商化的速率,有利于實現電商行業和醫藥產業發展的雙重推動。 另外,對醫藥零售連鎖企業而言,可以節省大量人力、物力,省去網站建設及運營以及營銷的大部分費用。通過流量導入,借助已經成熟的電商平臺直接實現自身的互聯網化,這種新型模式已被越來越多的醫藥企業所追捧。 針對消費者最關心的網絡藥品銷售中質量安全等問題,劉彤表示,1號店將對入駐藥品商家設置嚴格的資質審核,即要求商家必須提供藥品互聯網交易資格證、互聯網藥品信息發布證、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證書以及藥品經營許可證和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等相應資質證明。 此前,《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也對此作出了明確的法律責任。比如“未取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許可,從事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活動的,依法予以取締,并處以三萬元罰款,移送通信管理部門停止其接入服務或者關閉違法網站。”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