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m0uk4"></tt>
  • 
    
    1.  返回首頁 | 經參·財智 | 經參·思想 | 經參·讀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2014-07-31   作者:記者 姚玉潔 杜放/上海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1.A股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三輸 2.上市標準存缺陷 3.重監管 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 4.中企海外上市回報頗豐

        隨著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宣布赴美上市,我國互聯網企業再度掀起新一輪海外上市潮。《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排名,至此,我國前十大互聯網公司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網易、搜狐、新浪、奇虎、盛大、巨人、完美世界,均已選擇海外上市,其市值已近A股市值一成。
        一邊是企業海外上市成風,一邊卻是A股遭遇成長性煩惱。市場人士認為,以制造業為核心的A股上市審核標準,嚴重滯后于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要求,拖慢了我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的步伐。對此,應加快新股改革,留得住、服務好“阿里巴巴們”。

        巨頭流失海外 A股、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三輸”

        優秀互聯網公司的出走,不僅加劇了A股持續低迷和“炒新、炒小、炒差”的惡習,也錯失了資本市場發揮“產業轉型風向標”作用,不利于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近日發布報告稱,美國投資者在投資類似阿里巴巴集團等中國互聯網公司時面臨“重大風險”。然而,一邊是在海外頻頻陷入投資安全性及財務造假等質疑,一邊卻是中國企業依然密集到海外上市。
        截至7月初,京東、新浪微博、途牛旅游、聚美優品、達內科技等10家中國企業已赴美上市,其中京東總募資30.9億美元,創下互聯網公司境外融資紀錄。阿里巴巴集團也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更新招股說明,敲定在紐交所上市。
        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排名,至此,我國前十大互聯網公司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網易、搜狐、新浪、奇虎、盛大、巨人、完美世界,均選擇在海外上市。其中,我國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計劃在美國募集資金200億美元,有望超越VISA信用卡公司,創造美國股票上市規模之最。
        事實上,中國互聯網公司給境外投資者帶來了豐厚回報,海外股市完全分享了中國的“新經濟紅利”。
        比如,騰訊控股2004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時股價只有3.7港元,Wind數據顯示,通過復權計算,十年來其股價累計上漲逾140倍。此外,截至6月6日,在美上市的百度、新浪、網易、奇虎的最新股價(按復權計算)也分別達到發行價格的44倍、2.6倍、18倍、5.9倍。
        此外,海外戰略投資者也從掘金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生意中獲益豐厚。根據招股書信息,阿里巴巴對自身估值為1099億美元,按此計算,持有阿里巴巴股份的日本軟銀等投資商回報率驚人。
        然而,優秀互聯網公司的出走卻造成了A股資本市場、上市公司自身、國內投資者的“三輸”。“優秀互聯網公司的出走,不僅加劇了A股持續低迷和‘炒新、炒小、炒差’的惡習,也錯失了資本市場發揮‘產業轉型風向標’作用,不利于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國旺說。
        面臨各種歧視和法律風險,也是海外上市公司遭遇的窘境。據記者統計,僅2013年下半年以來,美股已掀起對網秦、聚美優品等企業的多輪做空潮。
        “中國企業到美國上市一直是最多的。”美資投行Chardan資本市場高級副總裁柳藝表示,俄羅斯、印度也有一些類似的情況。但中國很多企業到美國上市的一個原因是在本國上不了市,其他國家少有這種現象。“中國相對其他國家,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數量要多很多。”

        “重歷史輕未來” 上市標準存缺陷

        我國資本市場的上市標準是為“工業時代”企業量身訂制的,大大滯后于“后工業時代”“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的企業發展規律。

        專家表示,對于廣大中小投資者來說,互聯網龍頭企業是我國經濟創新的支撐力量,卻不能分享我國新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
        事實上,績優上市公司頻頻出走海外,暴露出A股市場的制度性、結構性缺陷——以制造業為核心的上市審核標準,攔住了高科技、高成長的新興企業,也拖慢了我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的步伐。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認為,最核心原因在于,我國資本市場的上市標準是為“工業時代”企業量身訂制的,大大滯后于“后工業時代”“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的企業發展規律。
        比如,包括創業板在內的我國資本市場實行發審制,擬上市公司財務指標必須符合多種盈利要求,即使是面向創新產業的創業板,IPO公司在報告期內必須符合“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且“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一千萬元且持續增長”等嚴苛的財務指標。
        按照這一標準衡量,新浪微博上市前一季度虧損4740萬美元,京東則虧損37.95億元人民幣,且虧損同比放大,均不符合A股上市要求。
        與此相對,美股上市審查流程最短可至6個月;在納斯達克市場,只要滿足三種市場準則之一,營運歷史在2年內的企業就可申請上市。2010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特斯拉,自2003年成立起持續虧損,直到2013年一季度才實現首次盈利,股票卻從17美元一路飆升至200多美元。
        正是由于資本市場高度發達,歷次產業革命中最先進的技術和業態都誕生在美國。“互聯網企業如果在中國上市的話,有一些跟資產有關的重要指標往往達不到。早年新浪、搜狐在美國上市的時候,其實它們根本就不能在中國上市,固定資產也不是傳統的廠房、房地產等。”柳藝說。
        除了上市門檻過高,我國融資環境對互聯網、戰略新興等高投入、高風險產業缺少包容度和耐心,風險投資參與度低。
        據介紹,多數互聯網公司起步時是中小企業,面臨融資成本和渠道問題。國內風險投資發展水平較低,普通企業拿不到低成本、長期限的戰略投資。據介紹,日本軟銀對阿里巴巴的首筆投資至今已有14年之久,期間經歷2001年和2003年的互聯網企業低谷期,阿里巴巴一度虧損乃至長期薄利。
        一位股權投資領域資深人士則稱,A股重財務指標的上市審核導向,反過來也誘使中國的PE/VC追逐包裝那些成熟的、重資產的卻也是成長有限的企業。“新興行業瞬息萬變,任何一個因素都可能帶來盈利水平的巨大波動,要持續盈利才能上市,哪家機構愿意冒險?”
        高成長企業進不了資本市場與新興企業融不到資金,是個惡性循環。
        此外,投資退出回報低、風險投資股東遭遇退出難,也是部分企業選擇海外上市的不得已因素。美國國會專委會稱,中國互聯網公司使用合伙人結構,使企業掌握在中國創始人而非海外控股股東手中。
        “事實上,這種指控不是第一次出現,2012年中國公司財務信息被大面積質疑,2013年則是要求交出審計報告底稿。”總部在北京的一家美股上市公司財務負責人說,盡管阻礙質疑重重仍選擇在海外上市,重要原因是由于A股投資者推出的結匯額度、持股“鎖定期”等門檻,外資股東獲得回報依然較難。

        “重選美”轉為“重監管” 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

        專家認為,應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加快IPO注冊制改革,并用嚴監管代替嚴審核。

        不可否認,新浪、百度這些公司在美國成功上市帶來的財富故事和榜樣作用,激勵了今天中國中關村、深圳、上海等地眾多的創新型企業。
        究其根源,從某種角度看,因為美國的投資者接受了美國互聯網企業高成長、短期不盈利、潛力很大這樣一個性質,并愿意以一個高估值的價格去投資這樣一個公司。專家認為,應堅持市場化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扭轉當前“重制造輕服務、重歷史輕未來”的審核理念,加快恢復A股融資功能和財富效應,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護航實體經濟和轉型升級。
        事實上,應加快IPO注冊制改革,恢復A股融資功能,從“重選美”轉為“重監管”。比如,“58同城”原本計劃在A股上市,卻因為IPO關閘和排隊不得不轉到美股上市。
        該項目一位投資人對記者表示,沒有融資功能的資本市場是不健康的。歷史證明,資本市場是“發上去”的,而不是“發下來”的,只有新公司上市、帶來新的投資機會,注入新鮮血液,股市才會有上漲的空間。不能因為投資者的不成熟,就用不成熟的方法去管理市場。
        與此相對的是,美國的資本市場對一個上市公司是否盈利,有沒有很長的歷史、很大的規模、擁有很多的實物資產都不是特別在乎,投資者更在乎的是企業未來的增長前景。所推出的技術、產品、服務,是不是有很大的市場需求。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創業板市場改革,健全適合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的制度安排。證監會近日亦發布放寬創業板IPO財務準入指標,取消持續增長要求,取消九大行業限制,并研究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高新技術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后到創業板上市。
        專家認為,應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加快IPO注冊制改革,并用嚴監管代替嚴審核。
        一位不愿具名的監管人士表示,近年來為了防止欺詐上市、業績變臉等行為,監管層做了極大的努力,新股發行審核事實上趨嚴。但有些問題癥結并不在資本市場,比如PE腐敗,或者地方政府為了打造上市公司做地方融資的“皮夾子”,故意制造虛假合同、虛構業績等。“別的地方生病了,卻讓資本市場吃了藥,大量高科技、高成長的企業因為重重審核邁不過資本市場的門檻。”

        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回報頗豐
          記者 杜放 姚玉潔/上海報道

        阿里巴巴即將赴美上市,僅僅是近年來我國互聯網公司爭相海外上市的縮影。海外上市公司股價漲幅如何?回報幾何?從一連串數字中,可以分析美股上市企業的真面貌。

        上半年10家赴美上市公司股價大漲

        截至7月初,包括達內科技、愛康國賓、樂居、新浪微博、獵豹、途牛旅游網、聚美優品、京東商城、智聯招聘和迅雷等10家中國企業今年成功赴美上市,上半年赴美的這10只中概新股股價整體表現尚佳。
        從行業分布來看,其中有8家均是純粹的互聯網企業,此外達內科技、愛康國賓也均涉獵線上業務。
        上市首日,達內科技、愛康國賓、樂居、新浪微博、獵豹、途牛旅游網、聚美優品、京東商城、智聯招聘和迅雷分別上漲0.67%、8.57%、18.6%、19.06%、0.71%、11.89%、9.91%、10%、8.52%和24.1%,無一跌破發行價。
        可見,互聯網已經成為境外融資上市的主要板塊。相關交易所數據顯示,截7月10日,今年已在美國上市的10家企業中,中概股平均漲幅達約30%。

        私募投資阿里回報率達400倍

        美股資訊商MarketWatch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中概股在美國通過IPO總計籌資35億美元,創下2007年四季度以來的最高金額。
        阿里巴巴集團最新的招股說明書顯示,馬云僅持股8.9%,日本軟銀集團持股34.4%,雅虎持股22.6%,兩家境外機構合計持股高達57%。
        其中,日本軟銀在阿里巴巴發展早期為其注入兩筆風險投資:2000年2000萬美元,2004年6000萬美元。根據招股書信息,阿里巴巴對自身估值為1099億美元,按此計算,持有阿里巴巴34.4%股份的日本軟銀,十年間投資回報率近400倍。
        事實上,阿里巴巴背后的投資人主要是海外機構。阿里巴巴第一筆天使投資500萬美元是由高盛牽頭,并聯合美國、歐洲一流的基金公司參與。隨著阿里巴巴上市,這些私募機構均有望賺得“盆滿缽滿”。

        前十大網企合計市值近2萬億人民幣

        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數據,目前我國前十大互聯網公司為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網易、搜狐、新浪、奇虎、盛大、巨人、完美世界。這些上市公司均選擇在美股或港股上市。
        根據滬深交易所數據及阿里巴巴預測市值、已上市中概股市值測算,上述前十大互聯網公司海外總市值近2萬億元人民幣。Wind資訊數據顯示,這一規模已超過中國石油、工商銀行A股市值,接近滬深兩市目前總市值的10%。
        不過,海外上市并非一帆風順。2011年至今,一些在美上市中國企業遭遇業績質疑,渾水等做空機構伺機打擊造假企業,一度引起海外投資者拋售在美上市中國企業股票,不少企業選擇私有化退市,被認為是中概股危機。
        Dealogic數據顯示,2012年只有2家中國企業到美上市,募資1.65億美元;2013年7家募集9.08億美元資金。而隨著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其對高科技公司的標桿意義不言而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_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一级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综合网_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
      <tt id="m0uk4"></tt>
    2. 
      
      1.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乱码 | 最新精品国产免费 | 五月天国产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小蛇 |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 亚洲综合网站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