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組部一紙令下,“官員獨董”離職潮起。
據報道,去年10月,中央組織部《關于進一步規范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問題的意見》下發。日前,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意見》下發后,中組部對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進行了集中規范清理。在集中規范清理期內,全國共清理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40700多人次,其中省部級干部中已履行完免職手續的有173人次,還有56人次兼職正在待企業履行相關免職程序。
網民認為,“官員獨董”從上市公司撤離,對于獨董隊伍與獨董制度建設固然是件好事。但這并不意味著“官員獨董問題”的清理。現實或仍存可乘之隙,須有釜底抽薪之策。即便徹底清除“官員獨董”,獨董隊伍仍難“獨”起來。讓獨董“獨”起來,關鍵是要完善現行的獨董制度。
“昂貴的花瓶”
“官員獨董”久遭詬病,網民“趙曉”戲稱其為“昂貴的花瓶”。
網民“許亮”說,A股的上市公司為什么成了官員們的“后花園”?而上市公司為什么愿意每年花費數十萬乃至百萬養著一群退休干部?其中隱情不言而喻。這個本是為了保證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的獨立董事制度,在A股卻變得既不“獨立”也不“懂事”,反倒成為官商謀取利益的名頭,甚至成為進行利益輸送的“灰色通道”。
網民“皮海洲”表示,“官員獨董”從上市公司撤離,這對于獨董隊伍與獨董制度的建設來說都是一件好事。畢竟這些“官員獨董”在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拿錢不做事的,或者是不做獨董本職工作的。而且由于有這些“官員獨董”在位,獨董制度也長期得不到修改。中組部“18號文”的出臺為中國股市做了一件好事。
仍須釜底抽薪
有網民指出,“官員獨董”離職并不意味著“官員獨董問題”的清理。
網民“黃英君”表示,獨董確實應去官員化,保持獨立的專業判斷,但得看執行力。現實中,未必如此樂觀。據了解,仍有不少“官員獨董”(包括非上市公司的外部董事)找出N多理由肆意拖延辭職時間,甚或仍有公司在繼續聘任“官員獨董”,一為公司并不知情,二則刻意隱瞞“官員”身份。
“官員獨董的限制令其實由來已久,從2006年開始,公務員法、中紀委所發布的相關規定等,都對這一現象有較為具體的限制規定。但從現實看來,并無多大的實質性效果,可見其中的利益慣性與阻力之大。”網民“朱昌俊”說,“此輪中組部發布的禁令,從現在來看似乎正在產生可見的影響,但其中不乏‘特殊性’原因,如它在很大程度上可視為反腐行動的聯動措施。就此而言,要真正清理官員獨董與其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勢必將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行動。”
有網民提出,真要規范“官員獨董”,不能停留于一般意義上的“規范”,也不在于監管,須有釜底抽薪之策,如明確退休官員一律不得到上市公司擔任獨董或其他職務,否則,取消全部退休待遇,以徹底斷了其非分之想。
完善獨董制度
即便徹底清除“官員獨董”,獨董隊伍能否“獨”起來?網民指出,讓獨董“獨”起來,關鍵是要修改現行的獨董制度。
“獨董仍然停留于‘花瓶’狀態。”網民“皮海洲”稱,這是由目前的獨董制度所決定的。盡管有的獨董不愿意繼續當“花瓶”,但等待他們的命運就是走人。日前天目藥業股東大會對公司兩位投反對票的獨董的罷免就是最好的證明。在目前的獨董制度下,獨董只能按大股東的意志來行事。
他建議,首先要成立專業的獨立董事協會,負責獨立董事的培訓、考核與任免。獨立董事到上市公司任職,不由上市公司或大股東聘任,而由獨立董事協會任命。其次是要實行職業獨董制度,改變目前兼職獨董的做法。此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賦予獨董以權力,使獨董對上市公司的事務有一票否決權,包括對董事長與公司高管的彈劾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