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貸比是指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例,目前銀行貸款應遵守存貸比不超過75%的“紅線”要求。但隨著資產負債多元化,存貸比考核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希望調整存貸比的呼聲漸高。昨日發布的《通知》,對存貸比的調整并未觸碰75%的監管“紅線”,其核心在于對分子、分母的加減調整,從考核口徑上進行松綁。
市場呼吁良久的存貸比調整,在6月份的最后一天塵埃落定。
昨日,銀監會發布《關于調整商業銀行存貸比計算口徑的通知》(下稱《通知》),在不改變存貸比算法的同時,對存貸比分子、分母的范圍進行了調整。其中,分子扣除6項,分母增加2項。新的存貸比計算口徑將于今日正式實施。
“隨著我國銀行業資產負債結構日趨多元化,存貸比監管的有效性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存貸比出現一些問題:覆蓋面不夠、風險敏感性不足、未充分考慮銀行各類資金來源和運用在期限和穩定性方面的差異等,難以全面反映銀行流動性風險等問題,有必要加以改進。”銀監會相關負責人昨日稱。
《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機構和專家均認為,松綁存貸比對商業銀行整體釋放可貸款規模的影響并不大,其中主要針對“三農”、小微的分子項扣除,符合“定向微調”的宏觀政策預期;同時分母項上增加對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可轉讓存單(CD),將會刺激銀行對CD的發行熱情,鼓勵銀行負債打開新通道,緩解存貸比壓力。
民生證券研報分析稱,銀監會此次調整存貸比是“微刺激”第三波。“該政策總體符合我們提出的經濟‘新常態’下的調控思路:總量穩定,結構優化;將支農、支小、‘三農’和小微的政策性貸款排除(出分子),有利于降低上述部門融資成本,助力經濟結構轉型。”
分子扣6項 分母加2項
存貸比是指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例,目前銀行貸款應遵守存貸比不超過75%的“紅線”要求。但隨著資產負債多元化,存貸比考核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希望調整存貸比的呼聲漸高。
昨日發布的《通知》,對存貸比的調整并未觸碰75%的監管“紅線”,其核心在于對分子、分母的加減調整,從考核口徑上進行松綁。
其中,銀監會對存貸比分子扣除了6項:包括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所對應的貸款;“三農”專項金融債所對應的涉農貸款;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所對應的小微企業貸款;商業銀行發行的剩余期限不少于1年,且債權人無權要求銀行提前償付的其他各類債券所對應的貸款;商業銀行使用國際金融組織或外國政府轉貸資金發放的貸款;村鎮銀行使用主發起行存放資金發放的農戶和小微企業貸款。
近年來,存貸比中對應的分子貸款范圍,銀監會已經扣減了部分銀行的支農再貸款、小微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三農”專項金融債對應貸款,以及村鎮銀行使用主發起行存放資金發放的農戶和小微企業貸款等。此次的6項扣除,將范圍擴大到所有的銀行。
而在分母的增加項中,央行目前正在推進的銀行針對個人和企業的大額可轉讓存單(CD)被納入其中。
“人民銀行發行了(銀行對個人和企業發行的大額可轉讓存單)征求意見稿,我們就是看到了這個征求意見稿,考慮到存貸比不做頻繁調整,而這個政策方向是比較明確的,所以在存貸比調整中提前先明確。”上述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銀行發行CD將計入存貸比的分母當中。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哪些銀行發CD、發多少CD,還涉及到人民銀行的具體操作變成具體文件。存貸比分母納入CD,會激勵銀行有更多的動力去發行CD。
計入分母的另外一項是外資法人銀行吸收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凈額。此外,銀監會還表示,目前的存貸比監管按照本外幣合計口徑進行考核,調整后將對人民幣業務實施存貸比監管考核,本外幣合計和外幣業務存貸比作為監測指標,防止監管套利。
定向降低融資成本
對于此次存貸比“分子扣6項,分母加2項”的調整,理論上有助于銀行緩解存貸比壓力,獲得更大信貸空間。
但上述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調整完存貸比對銀行信貸的影響,需要考慮幾個因素。首先是今年3月底,商業銀行存貸比為65.9%,遠遠低于75%的“紅線”,很多銀行的存貸比考核對信貸增長的制約并不大。
其次,要考慮存貸比調整之后,銀行能夠發放多少貸款。銀監會挑選了一些樣本銀行作測算,發現對每家銀行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家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都不一樣。最后,則要考慮銀行受到其他政策的制約,例如存款準備金等。
與此同時,市場對此舉將如何影響宏觀經濟給予了關注。
民生銀行發展規劃部高級專家溫彬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此前央行結構性降準突出“三農”和小微,此次存貸分子扣減項也主要針對“三農”和小微,會使得央行“定向降準”的政策效果更加明顯;分母方面,加入銀行對個人和企業發行的CD,會鼓勵銀行發行CD,這是更加市場化地補充負債的一個渠道。
民生證券則分析稱,銀監會此次調整存貸比是“微刺激”第三波,有利于降低“三農”、小微等部門的融資成本,助力經濟結構轉型。
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宗良表示,存貸比考核口徑的調整,從某種程度上有利于引導金融機構有效將資金投向希望發展的領域,在當前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背景下,能夠促進實體經濟增長,同時也為“定向降準”做了政策配套。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亦表示,此次存貸比調整不僅體現出銀監會與時俱進的監管精神,也有助于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但市場均認為此舉釋放貸款的規模有限。
“釋放表內信貸的規模或低于預期。”民生證券分析稱,縮分子的規模總體和預期基本一致,但擴分母的規模僅包括CD和外資法人銀行吸收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凈額,大概率低于同業結算存款的規模。
申銀萬國報告綜合測算,今年一季度末數據經調整后,貸款可釋放4000億,存款可增加2000億,進而存貸比僅下降47個基點,存貸比壓力緩解有限。
同業存款未入分母:防監管套利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市場呼聲較高的同業存款并未成為此次存貸比分母調整的納入項。
上述銀監會負責人表示,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放在銀行的存款接近一般性存款,是不是將這部分計入存貸比當中也有所考量。不過,最終沒有將銀行同業存款計入到存貸比的分母當中,主要有幾個方面的考慮。
一方面,大的背景是在加強同業業務監管、規范同業業務的時候,存貸比調整如果設計不當,可能會干擾監管實施的效果。簡單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存款納入,可能會存在銀行和非銀行之間的套利,這樣會讓非銀金融機構成為銀行存款的通道。
比如一家銀行存貸比壓力比較大,可能把資金拆借給非銀行金融機構,非銀機構再存回來,這樣就是一個監管套利。
另外一個方面則是,如果同業存款納入到存貸比,同業資金運用是不是也應該加到分子當中去,這存在處理難度。同業資金運用如果加到分子當中,有可能增加存貸比的約束力。
“我們準備在上海自貿區先試點一下,把穩定性比較高的非銀行機構存款放在存貸比的分母里面,如果下一步試點的方案我們覺得經驗比較可行,可能會考慮進一步推廣。”上述銀監會相關負責人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