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開平新城城門 |
 |
開平交通區位圖 |
這是一方神秘而極富引力的熱土。
這里自古是京東門戶和軍事要地,明代大規模移民和開平中屯衛的遷徙,為經貿提供了發展機遇;
這里地下蘊藏著煤炭和陶土,是中國北方近代工業的搖籃;
這里物產豐富、商業貿易繁榮,成為方圓百里的土特產和工業產品的集散地,貿易活動空前活躍;
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京沈鐵路大動脈貫穿全境,三條高速公路交匯成網,西達京、津二市,東接秦、唐兩港,均咫尺之遙。
唐山開平,曾名列京東四大名鎮之首,有著“填不滿的開平城”之美譽。經歷了時光的流轉與歲月的沉浮,如今,勤勞智慧、富于創造力的開平人民,正在這塊創業的熱土上,奮力書寫著一幅生態經濟強區、現代文明新城、和諧幸福家園的嶄新畫卷。
填不滿的開平城
古鎮開平,歷史悠久。早于商代就屬孤竹國,此后分屬山戎、燕、契丹、遼、金等國。唐代為石城縣治所,元代由義豐縣所轄,明朝永樂年間,“開平中屯衛”移駐石城縣舊治所,開平由此得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明代成化三年至四年(1467年至1468年),官府將開平原來的土城堡改為磚石城堡。城池的堅固,安定的社會秩序,人口的不斷增加,為開平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資本主義萌芽培育了土壤。
據1937年《灤縣志》載:“開平西達天津、北通口外,商賈輻輳,財貨豐盈”,成為方圓百里的土特產品和工業產品的集散地。
開平商業經歷了明、清兩個朝代,幾百年的發展變化,到清末民初達到鼎盛時期,經商者達200余家,主要分布在開平鎮、馬家溝礦區、栗園和洼里等集鎮,其中以開平鎮為最多。當時,在開平城內四條大街和城外三條大街上,商賈云集,店鋪林立。有公和興、永和興、天順樓等八大糧莊,秋收后集中收購農民糧食,常年供應市民。有福盛興等經營布匹、綾羅綢緞的布莊;有春茂永、天興隆等經營日用百貨的商店20多家;有包銷“美孚”、“德士古”石油洋貨的義發祥、德昌源等雜貨店;有惠豐號、尹家銀匠鋪等四家首飾樓;有孫家錢莊,隆來、隆記當鋪;有德生堂、同仁堂等六家中藥鋪,有仁德、多仁醫院,還有4家中西醫結合的診所。由于市場商品流通極為快速,故此,素有“填不滿的開平城”之譽。
開平于明代成化四年(1468年)興集,農歷五、十日為集期。至開平解放前夕,歷經500余年未變,一直延續至今。每逢開平集日,來自冀東各縣的客商云集市場出售商品。市場上的商品應有盡有,從針織百貨,綢緞布匹,到煙酒茶糖,糕點雜貨,干鮮果品,魚蝦海貨,以及木材、木炭、農具等等,種類繁多,還有糧食、鐵器、騾馬、牛羊、豬只等專業市場。開平集鎮以商品種類齊全,數量大,成交額高而著稱,被列為當時的四大集鎮之首。
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
從明清之際至鴉片戰爭前(公元十六世紀末至1840年)這一時期,是我國封建專制制度的沒落時期,在封建經濟自給自足的基礎上,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明朝中后期,商品經濟空前發展,在江南一些經濟發達的城鎮,出現了萌發的資本主義萌芽。位于北方的軍事、經濟重鎮開平,也顯露了微弱的資本主義萌芽。
由于開平境內煤炭資源非常豐富,清光緒四年(1878年),隨著“洋務運動”勃興,于開平鎮成立了“開平礦務局”,勘探鑿井,中國聞名于世的第一座煤礦“開平煤礦”就此誕生。中外經濟學家給予很高的評價,稱“開平礦務局”的建立是中國北方近代工業史上的里程碑。
在晚清學者張燾1884年(光緒十年)編撰的《津門雜記》一書中,較詳細地記述了當時“開平煤礦”的基本狀況。文中云:“開平在津城東北二百里,其地多山,近灤州(今灤縣)、永平(今盧龍),山產煤鐵甚富。自光緒初年招股設局,本銀一百余萬。仿洋法以機器開掘煤礦,所出煤質極為精美,可與洋煤并駕齊驅。價值又廉,銷路又廣。況章程頗善,機器甚精。現在日可出煤五百余墩(噸)。……將來更當日新月盛,取之不盡,用之不絕,是真中國之利也。目下已開新河一道(即煤河),規模大廓,氣象一新。運煤之火輪,車(輛)絡驛于途。該處曩日為蕭瑟荒村,現已成為大市落矣。”以簡明的文字,概述了開平煤礦的地理位置,蘊藏豐富的資源、生產運輸等情況,以及由于開礦對當時當地所帶來的影響:已由過去荒涼的農村向“大市落”發展。
歷史證明,開平煤礦的創辦,使名不見經傳的開平聞名于世界,灤州煤礦的興建曾經對開平的經濟發展,主要是商業、手工業的發展起過一定的作用。作為開平礦務局總辦的唐廷樞在開平地域開創了四個中國第一:創建了開平煤礦,是我國第一家用西法采煤的大型礦井;為加快開平煤礦煤的外運,開挖了胥各莊至蘆臺的“煤河”,主持修筑了我國第一條標準軌距的“唐胥鐵路”;建立了機車車輛修理廠(今唐山機車車輛前身),制造出我國第一臺“龍號”蒸汽機車;主持建成“唐山細棉土廠”(今唐山啟新水泥廠前身),是我國自營的第一家水泥廠,生產的“馬牌”水泥,享譽世界。
現代文明新城的崛起
開平區位于唐山市區東北部,距離市中心僅6公里。說到唐山,鋼鐵,似乎是一個永遠也繞不過去的話題。而依托鋼鐵、建材、陶瓷、煤炭等傳統產業發展了若干年后的開平,也和唐山一樣,面臨著結構調整的問題。在唐山市的幾個區里,開平更像是一個“小唐山”,它的工業產業結構就是唐山市的縮影。
曾經的開平,依煤而建、因鋼而興,是典型的以資源為主導的城區,經濟發展建立在資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上,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如今的開平,以脫胎換骨的決心和壯士斷腕的勇氣,率先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初步構建起以基礎產業和裝備制造業為支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開平以“三大園區”建設為突破口,即加快建設裝備制造園區、現代商貿物流園區和城郊型現代都市農業園區,銳意開放創新,加速轉型升級,著力打造開平經濟升級版。北部區域,以改善生態環境為重點,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和都市農業,打造唐山和開平的“氧氣工廠”;中部區域,以動物園建設為契機,結合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大力發展倉儲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打造開平的“錢袋子”;南部區域,以裝備制造園區擴區為契機,大力發展園區經濟,打造開平乃至唐山的經濟“增長極”。
唐山開平裝備制造園區是唐山園區建設的五大板塊之一,始建于2002年,2007年被市政府命名為“唐山現代裝備制造工業區”,2011年成為首批省級工業聚集區,2012年又成功晉升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近年來,這個園區通過打造平臺,內引外聯,著力培育壯大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生物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成功引進了河北省最大的單體外資項目,世界500強日本住友集團總投資5.24億美元的住友重機械工業減速機、住友建機道路工程機械項目。截至目前,園區規劃面積拓展到6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6平方公里,入園企業102家,已經成為唐山市中心城區規模最大的裝備制造工業園區。
開平自古就有“填不滿的開平城”之說,商貿繁榮可見一斑。以現代商貿物流園區為依托,開平大力培育現代物流業態,實施錯位發展,拓展三產發展領域。目前,鋼鐵物流、汽車交易、工程機械、農產品物流、花卉、陶瓷、果品批發、糧油批發、家居建材、五金機電等十大專業市場初步形成規模。投資45億元的東華五金機電博覽集散中心、投資28億元的洲盛國際陶瓷城等一批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開平現代商務區正在積極地謀劃中,這個項目規劃面積約5.2平方公里,沿東西向主干道依次布局公共服務設施,沿南北向依次布局行政中心、總部基地、商業服務、商務辦公等,形成十字形結構布局。總部基地的建設和運營,能夠極大的促進開平區城市化的迅速發展,推進第三產業與第一、二產業的高效鏈接與融合,實現產業結構升級。
據介紹,到“十二五”末,開平現代商貿物流園區預計實現年交易額1000億元,利稅2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萬個,將成為推動開平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支點。
在雙橋鎮冶里村有一個巍山生態園。記者看到,這里依山傍水,湖面開闊,綠草青青,天鵝戲水,游人垂釣。岸上的文洛式玻璃溫室大棚里,各色蔬果綠意蔥蘢,一旁的休閑廳里,有游人喝茶聊天。據生態園主任楊勇介紹,這里占地108畝,分二期規劃,一期投資2000萬元,主要是以養殖、采摘、觀光為主,主打都市休閑品牌。
據了解,開平區有許多本土企業家在實施二次創業的過程中,選擇了現代農業,他們利用廢棄地以及采煤沉降區興建“都市農莊”,拓寬了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改善了農村的面貌,創造了更多的社會價值。
對接2016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在唐山舉辦的難得機遇,開平區大力推進城郊型現代都市農業園區建設,重點發展以“家庭農場”和“都市農莊”為特色的現代都市農業。鼎晨公司與洼里鎮孩兒屯村2000畝“家庭農場”經營模式推進順利;總投資1.6億元的四季科技觀光生態園、公明生態園、農耕樂園和雙誠生態園等“都市農莊”項目加緊建設。
開平區不斷提升三大園區規模檔次,力爭到2017年,唐山現代裝備制造工業區和現代商貿物流園區銷售收入分別達到500億元,向千億元園區邁進,讓“三大園區”真正成為轉型升級的新高地。
三大園區齊發力,轉型升級快發展。開平區正按照唐山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沿海強市、美麗唐山”的發展目標奮力前行。
(本稿件由本報記者朱羽組稿,記者李欣、唐山開平區委宣傳部李志全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