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酒鬼酒2014年伊始公告1億元資金被盜,到北大荒1.9億元、東北高速近3億元款項“離奇”消失,山西焦化控股子公司更是直接玩“失蹤”……本應在公司治理、內部風險控制上更為嚴格的上市公司,近年來卻頻頻曝出各種風險事件,而涉及信息披露違規的關聯交易及承諾事項不兌現也屢見不鮮,成為吞噬股東利益的一個個黑洞。
巨額資金不翼而飛
不少上市公司屢屢出現募資丟失及違規拆借、占用上市資金等現象,本應用于上市募資投向的資金,卻頻頻流向各式各樣的“黑洞”。
轟轟烈烈的新股發行再度重啟,資本角逐IPO市場再掀融資高峰。《經濟參考報》記者查閱公告發現,正當新上市公司因市場擴容成功融資時,不少已上市公司卻屢屢出現募資丟失及違規拆借、占用上市資金等現象。
2月26日,酒鬼酒公告稱,湖南證監局對其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措施:源于該公司今年1月10日確認1億元存款被非法轉走,但直到1月28日才披露上述信息。酒鬼酒今年1月28日、29日連發公告,稱2013年12月,其子公司銀行賬戶內的1億元人民幣存款在3天內被嫌疑人先后轉取、匯出。受這一“重大事項”及行業調整拖累,酒鬼酒業績預虧6800萬至7800萬元。
上市公司“丟錢”,酒鬼酒不是第一例。比如,曾私自對外拆借9.76億元的北大荒曾公告,有1.9億元拆借資金未獲最終收款方確認。此外,東北高速董事會曾公告稱,經與中國銀行河松支行對賬,公司賬戶中應有存款余額近3億元不翼而飛。
“從法律角度,丟錢上市公司風險控制為何未警示,事后如何填補風控缺陷,應給投資者一個說法!鄙虾HA榮律師事務所律師丁興峰說。除了莫名其妙“丟錢”,控股股東違規占用募資、拆借資金更是高發,包括違規質押募集資金存單,募資未專戶存儲,擅自動用募集資金等。
比如,曾公告1.5億元資金“失蹤”的宏智科技一度遭質疑,其資金運用多次觸犯證券法規及信息披露規范。根據證監會行政處罰書,該公司多筆關聯交易及募資采購設備、補充流動資金及質押代還款均未披露。
又如,2010年,成霖股份分別替其控股股東和第二大股東代扣代繳應交所得稅692.68萬元和257.19萬元。同年10月,*ST天潤未履行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就將8850萬元募集資金違規從募集資金專戶轉到一般存款戶,同日再從一般存款戶轉到其全資子公司岳陽天潤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基本存款戶,用以償還其所欠銀行借款。
更有甚者,山西焦化則曾發布公告,其控股55%的上;萁咕W絡科技有限公司不在原址辦公,備案電話停機,無法取得聯系,可謂“丟錢丟人員還丟子公司”。
記者查閱公告發現,資金丟失主要包括實際控制人指使相關人員違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控股股東通過控股子公司和中間公司違規占用資金,控股股東通過代售貨款、資金拆借等占用資金、代繳稅款。本應用于上市募資投向的資金,卻頻頻流向各式各樣的“黑洞”。
“公司賬戶可動用資金人員較多,更需做好風險及內部人防范!敝醒胴斀洿髮W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有專家認為,亟須統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技術標準,制定分行業操作指南,防止更多已上市公司陷入資金“黑洞”。
募資成“私產”
資金使用未獲收款方確認,募資被用于拆借、代繳乃至私自擔保,堪稱上市公司資金使用亂象的冰山一角。這類現象背后是導致募集資金淪為“私產”的關聯交易、內控缺失。
在上市公司資金使用亂象的背后,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內控堪憂,經營管理頻頻陷入混亂。2013年3月,華銳風電自曝家丑,承認公司2011年度財務報表由于會計差錯,導致虛增營業收入和凈利潤9.29億元與1.68億元,這一現象引起市場嘩然。2012年其凈利潤虧損5.82億元,2014年1月29日,華銳風電發布公告稱,2013年凈利潤預計將巨虧30億元。
另一方面,對于部分關聯交易事項,上市公司往往沒有及時履行相應審批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一旦部分拆借及交易事項發生虧損,往往出現財務性的“黑洞”。
比如,2008年至2009年,山東如意與關聯方如意科技控制的魯意高新、濟寧如意營銷有限公司、新疆德誠紡織有限公司等多次發生數額龐大的關聯交易。并且2009年,山東如意與關聯方如意科技發生的日常關聯銷售額大幅超出預計金額,共超出4783.04萬元。在此過程中,上市公司并未依法履行披露義務。
2012年7月,一向有著A股市場“現金奶!敝Q的佛山照明突然公告,稱因在近三年財報中隱瞞與佛山施諾奇、佛山市斯朗柏、青海威力新能源、(香港)青海天際稀有元素科技開發公司、上海亮奇電器等五家公司的關聯關系及其交易行為,公司被責令整改,董事長鐘信才被點名,被責令10日內作出說明。
有市場人士表示,部分股權結構復雜的上市公司往往更易發生資金使用亂象。比如,宏智科技曾公告稱,原董事長林某甚至“挪用”7000萬元募集資金為其胞弟控股公司還款,掏空子公司宏智通信及冒用宏智科技名義簽署合同,無異于將上市公司募資視為“私產”。事實上,上市以來,該公司一直麻煩不斷,先后歷經子公司違規擔保、募集資金被盜等事件。
WIND統計數據顯示,僅2013年以來,A股就發生了2.4萬宗關聯交易,披露的總交易金額高達4.02萬億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證券業人士表示,關聯交易為利益輸送提供了很大的空間。比較常見的是,上市公司以高溢價收購大股東或其他關聯方的資產,或者上市公司將自身的優質資產低價轉讓給大股東或關聯方。在IPO發行中,則可以通過大股東或其他關聯方向發行人進行利益輸送,使得發行人的財務報表能夠更加好看,其過會的成功率會更高,其在定價發行時也會具有一定的估值優勢。
公開資料顯示,在此前的綠大地造假發行一案中,綠大地公司為達到上市目的,登記注冊了一批由綠大地公司實際控制或者掌握銀行賬戶的關聯公司,并利用相關賬戶操控資金流轉,采用偽造合同、發票、工商登記資料等手段,少付多列、將款項支付給其控制的公司、虛構交易業務,虛增資產、虛增收入,總計虛增營業收入近3億元。
丁興峰認為,從北大荒、酒鬼酒等公司表現來看,上市公司仍普遍有結案后再披露、避免股價受影響的動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公告的資金及交易損失往往伴隨潛在的利益輸送。2012年12月,九州通就被曝出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將緊鄰武漢市核心商圈價值6.06億元資產,最終僅以1.40億元的價格“賤賣”。
80家公司承諾打了白條
由于長期以來的監管空白以及幾乎為零的違法成本,違反承諾、超期未履行承諾的情況卻在A股時有發生,成為又一吞噬股東利益的“黑洞”。
2012年底,中國證監會集中對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股東、關聯方、收購人以及上市公司的承諾及履行事項進行了一次清理和專項檢查。檢查發現,兩市共2493家公司中有1631家公司存在未超期且未履行完畢的承諾事項,有80家公司存在超期未履行承諾的情況,上述承諾最早可追溯至股改期間,有的已超期多年,至今沒有明確的解決時間表,有的甚至已經明確無法履行。
此外,存在尚未履行完畢承諾事項但并未超期的1631家公司中,有較多承諾事項沒有明確的履約期限,例如大股東承諾“合適時機”、“盡快”、“時機成熟時”注入相關資產等,這些承諾事項長期得不到履行,甚至存在惡意拖延、逃避承諾義務等現象,實質上與前述超期不履行的承諾事項并無不同。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之所以出現上述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沒有形成良好的誠信環境;二是相關監管規定尚不健全,體現在標準不明確以及對控股股東等主體監管權限不足導致監管真空;三是對相關行為的懲戒力度不足。
浙江裕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厲健律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大股東、實際控制人等超期未履行承諾頻頻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違反承諾的代價幾乎為零。他表示,迄今為止,尚未出現過違反承諾的相關責任方遭受行政處罰并遭遇投資者索賠維權的案例。另一方面,由于相關法規的不完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相關責任主體關于承諾的表述含糊、彈性很大、很不明確,導致即使違反承諾也無需承擔相應責任。他認為,相關責任主體違反承諾,本質上屬于信息披露違規問題,希望有關監管部門加大對這方面的監管力度。
以資產注入承諾為例,2011年8月,金葉珠寶大股東在股改時曾承諾在18個月內(截至2013年2月18日)給上市公司注入資產評估值不低于20億元的優質黃金礦產資源。2013年1月,在上述承諾即將到期時,該公司宣布擬以23億收購5家黃金珠寶企業,并已在股東大會上得到通過。然而到了2013年4月,該公司卻宣布因“投資者建議踴躍”,決定終止此次非公開發行,2013年5月,黑龍江證監局對金葉珠寶下發了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責令其對于未履行上述承諾的原因及下一步補救措施作出公開說明。
2007年1月25日,華芳紡織審議通過了公司向華芳集團定向增發購買1億股,用于購買華芳夏津棉業和華芳夏津紡織100%股權。在當時的公告中,華芳集團承諾將在6年內(截至時間2013年7月31日),逐步將華芳集團棉紡業務和資產注入華芳紡織,實現棉紡業務和資產的整體上市。然而截至目前,承諾兌現時間點早已過去,上述承諾仍然沒有能夠全面兌現。
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2013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重組業績承諾執行不到位已經成為突出問題,在2012年度進行過重大資產重組的上市公司中,有24.82%未完全兌現承諾。
|
劉紀鵬:“一股獨大”成公司治理死穴 |
記者 吳黎華
張小潔 杜放/北京 上海報道 |
從酒鬼酒、北大荒到東北高速,A股上市公司資金離奇消失事件時有發生,違規拆借等現象屢見不鮮,其中癥結何在?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日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指出,上述違規現象屢屢發生,根源在我國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缺陷,其中家族企業“一股獨大”是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的核心原因。他建議,必須改變大股東“一股獨大”的現狀,采取大股東股份減持比例和減持價格掛鉤的方式,盡量把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降到30%以下,同時,通過完善獨立董事產生機制和薪酬制度,破解獨董的“花瓶”瓶頸,構筑董事會權力平衡制約機制!
劉紀鵬認為,中國資本市場連年發生資金失蹤、違規拆借事件,從表面上看,是由于目前我國實體經濟盈利艱難,而金融領域存在著暴利。在巨大的分紅壓力下,上市公司經不住誘惑,拿超募資金去做理財,做違規拆借,套取金融利潤。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這種套取行為需要履行復雜的程序和手續,并且存在不被批準的可能。因此,一些高管抱著僥幸心理悄悄騰挪資金,以各種名目規避公司章程或者行業監管。
在劉紀鵬看來,更核心的原因在于我國公司治理結構存在先天缺陷!盀槭裁催@些違規現象會發生?歸根到底是組織架構存在硬傷,這個硬傷就是股權結構上‘一股獨大’。”劉紀鵬指出,中國的上市公司中,許多非國有企業尤其是家族企業大股東持股比例過高,完全可以控制董事會,導致他們的任何決議都能獲得通過。而在這個過程中,明明應該代表中小股東利益的獨立董事又起不到制約大股東的作用,原因在于中國獨立董事是董事會任命的,董事會的董事是由股東按持股占比多少選舉出來的。
“家族企業‘一股獨大’是治理結構不完善的本質原因,必須想辦法改變這種狀況。”劉紀鵬說。在被問及如何解決公司治理結構缺陷問題時,劉紀鵬提出,今后監管部門要本著市場起決定作用原則,盡量由上市公司通過自身治理結構的完善來解決,弱化事前監管。
“在西方國家,沒有讓交易所去管上市公司資金的,又不能幫人家去承擔風險,這種行政監管沒有任何理論依據!眲⒓o鵬說,“比如說,要管住上市公司的錢,難道讓資金閑置就是合理的嗎?這樣的現象,就不應該由行政手段來管,而應該由市場化的企業自身來管,最終通過他們自身治理結構的完善,把大量的微觀事務管理完善起來。”
劉紀鵬補充說,由于現在上市公司是公眾公司,有大量中小股東的利益需要保護,監管部門在弱化事前監管的前提下,要加大事后監管和對股東利益侵害事件的打擊力度,一旦發生資金挪用等不規范行為或者給股東造成損失的行為,除了要采取行政措施,還要使用法律、經濟、刑事等多種手段,嚴厲懲罰。
在劉紀鵬看來,實現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合理化,首要的是改變大股東“一股獨大”的現狀。他指出,應盡量把“一股獨大”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降到30%以下,構筑董事會權力平衡制約機制。他建議,采取大股東股份減持比例和減持價格掛鉤的方式,如果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30%,那么除了減持時間需事先披露外,每一筆減持的價格都應該預設可流通底價。減持價格須經股東會通過,定位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白尨蠹叶冀馓,大股東才能賣出,解放別人才能解放自己”。
除此之外,破解中國獨立董事的“花瓶”瓶頸,被劉紀鵬視為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更立竿見影也是最簡便易行的方式。劉紀鵬認為,保障獨立董事的“獨立性”,一方面要完善獨立董事的產生機制!蔼毩⒍略僖膊荒苡缮鲜泄敬蠊蓶|控制的董事會來聘請!彼f,應該盡快成立具有行會性質的中國獨立董事公會。任何一個獨立董事的產生,都應該由獨董公會按照程序在其人才庫里挑選若干位候選人,向上市公司董事會進行差額推薦,或者由上市公司董事會在獨董公會的人才庫里自行選擇適合公司的獨董。在這一產生機制作用下,雖然獨立董事的薪酬支付方是上市公司,但是其任免決定權屬于獨董公會,決定獨董命運的將不再是大股東而是股東會。如此,獨立董事就能夠代表中小股東,具備與大股東抗衡的力量。
另一方面,需規范獨立董事薪酬制度。劉紀鵬認為,獨立董事的薪酬應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基礎薪酬,一是激勵薪酬。他進一步解釋道:“獨立董事薪酬的支付應該有行業規定,根據不同的規模和獨立董事的分類,如一二級的分類,進行明碼標價,這是基礎薪酬。如果上市公司業績都完成,沒有發生詐欺事件、損害事件,還應該有一個浮動的獎勵,即激勵薪酬。”
劉紀鵬還強調,最終中國獨立董事應該從兼職的、花瓶式的、業余的向職業獨董的方向發展。職業獨董不僅要懂財務會計和法律,還應該懂管理懂戰略,“他們應該是這個社會最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