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2014將是中國經濟改革成敗攸關的一年
|
外媒展望2014年中國深化改革經濟轉型前景
|
|
2014-01-21 作者:史也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多家境外媒體在2014年伊始刊載文章,展望中國在新的一年里通過深化改革推進經濟轉型的前景。相關評論一致認為,2014年是中國經濟改革成敗攸關的一年,深化各項改革至關重要、勢在必行。 美國《時代》周刊在題為《對中國而言,2014年是成敗攸關的一年》的文章中指出,在中國,2014年是馬年。對世界其他國家的人來說,2014年也許將是中國年。該國面臨歷史性轉折點:要么改革其經濟體系,處理好日益嚴重的環境和社會問題,讓自己作好準備迎接下一個增長和穩定的十年(這將確保其成為世界頭號經濟體),要么讓2014年成為偉大的中國奇跡遭遇嚴重坎坷、并承受地震般后果的一年。 摩根士丹利的魯奇爾·夏爾馬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專欄文章稱,中國的公共債務和私人債務總量超過GDP的200%,在發展中國家中是前所未有的。企業和地方政府債臺高筑,借貸促成房地產行業泡沫。 北京還面臨其他嚴峻挑戰。中國幾乎所有地方都存在嚴重空氣污染和水污染,腐敗現象也令人憤慨。中國政府很清楚這些問題,而且已承諾改進提拔制度和加強黨紀,以確保減少腐敗現象,并使官員們更加關注生態破壞而不僅僅是經濟增長。 中國領導層已經證明,他們有能力作出艱難決定并聰明地予以實施。本屆中國領導人已經建立起不同尋常的權威,而且顯然希望利用這種權威。 如果中國領導人能掌控好這一轉變,中國將變得更加強大和穩定,并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如果不能,中國可能會摔一跤,就像其他一些雄心勃勃的發展中國家曾經歷的一樣——結束高速增長期,落入一個較為正常的軌道。在很多情況下,伴隨緩慢增長而來的是普遍抗議和現有政治體制被打破。 事實將證明,讓中國的增長模式繼續下去是很難的。然而,與此同時還要應對相關政治挑戰,即便是對中國那些非凡的領導人而言,這也是一大考驗。 路透中文網也發表了題為《馬年展望:中國快馬加鞭推改革 落實進程決定經濟冷暖》的文章,摘要如下: 中國經濟在經歷了蛇年的曲折前行后,能否在即將到來的馬年一馬平川?本屆政府正在快馬加鞭力推政治經濟改革,但改革的不確定性也決定著中國經濟的冷暖空間。 分析人士預期,中國雖已定調2014年繼續積極財政和穩健貨幣的政策搭配。基于債務風險考慮,預計財政政策將更趨謹慎,赤字率不會擴大:而在諸多需要改革的領域中,金融、財稅及涉及民生領域的改革或許會有實質突破。 “重啟改革”幾乎成為歲末所有財經類會議的主題,相較往年對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憂慮和悲觀,對改革的期待也讓學界對中國經濟的展望偏樂觀。 雖然改革預期溫暖中國經濟,但改革預期升溫并不能改變中國面臨的現實挑戰,包括經濟轉軌換道時的下行壓力;結構優化升級進展緩慢,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環境污染形勢嚴峻;財政金融風險增大;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較大,不同群體間利益矛盾加大等。 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4年改革任務重大而艱巨,將堅持穩中求進的經濟總基調,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足性,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并提出經濟工作六大任務,包括關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通過底線調控思維,中國經濟在2013年成功實現探底回升。展望2014年,在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中國仍將致力于經濟結構調整,在改革中求發展。而對債務的憂慮亦使得積極財政政策更趨謹慎,“積極”或許更多體現在以營改增為主的結構性減稅及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 中國2013年財政預算赤字達創紀錄的1.2萬億元,同比勁增五成。不過財政部數據顯示,2013年1——11月全國財政收入11.965萬億元,全國公共財政支出11.4697萬億元,財政結余近5000億元。政府支出的收縮顯然也有利于削減當年的赤字規模。 不過對于中國赤字規模也有不同聲音。中國社科院藍皮書此前就預計,2014年在財政赤字率穩定的基礎上將小幅擴大財政赤字規模,適當增加國債規模,預計國債規模將從2013年的1.2萬億元提升至1.3萬億元。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