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成為近期關注度較高話題。政府部門對民資設立銀行的態度日漸明朗,在此背景下,多地許多民營企業開始謀求涉足金融領域。
民資辦銀行受到市場期待多年。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相關指導意見提出,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銀監會等部門也提出,下半年要試辦自擔風險的民營金融機構。所有這些政策動向都傳遞出民營銀行開放的信號,讓許多民資躍躍欲試。
統計顯示,當前我國373家主流商業銀行中,95%由各級政府、大型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平臺公司控股。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只有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屬民營企業控股。這種國有控制模式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比如大量創新型企業、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雖然有關部門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但是設立民營銀行之前,民營資本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和監管層的思路,自擔風險條款是否能給予民資與國資同等待遇,則直接關系到能否形成國資銀行與民資銀行的公平競爭環境。
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力量,民資進入銀行業,將使我國金融資源配置上存在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更將會產生鲇魚效應,為現有銀行業引入競爭機制。
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已進入倒計時階段,要真正做到讓民營資本股東盈利,讓實體經濟獲益,讓金融產業健康有序,需要政策設計者做更多的調查研究,這無疑也在考驗管理部門的智慧。
據農村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