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預算伙伴關系”(一個以動政府改善預算來減少貧困為宗旨的非政府組織)發布的2012年“公開預算指數”,挪威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五位,僅次于新西蘭、南非、英國和瑞典。“公開預算指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挪威財政管理的水平,這與其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著力提升國家財政預算透明度、預算資金分配合理性和公共開支可控性密不可分。
預算編制高度透明
一般來說,挪威政府預算案從開始編制到議會最終審議通過需要一年時間。以去年12月啟動編制的2014年預算案為例,今年1月,挪威財政部收到各部門基本開支預估數;2月,各部門將擬實施的新政策所需開支建議匯集至財政部;3月,由全體內閣成員參加的第一次預算會議確定各部門基本開支封頂數和新政策所需開支封頂數;8月,第二次內閣預算會議確定2014年將采取的新政策和各部門預算開支數,并敲定稅收政策調整建議;10月中旬,政府將向議會提交編制好的預算案及相關文件,包括國家財政收支預算(白皮書)、預算建議案(黃皮書)和稅收調整法案。每個部門各自的預算文件作為附錄附在黃皮書后面。
挪威議會對國家預算擁有最終決定權。由18名議員組成的議會金融和經濟事務常設委員會先對政府提交的預算文件進行審讀,必要時會要求相關部門負責人、統計局或議會聘請的專家小組出席聽證會回答問題。常設委員會最遲在11月20目前向議會提出審議建議。議會最遲在12月15日前審議通過政府財政開支預算。
在挪威,預算編制過程嚴禁向公眾公開,也不允許任何知情者對外公布具體細節。但預算一旦提交議會審議后,便須向社會公布,不同利益團體在此期間可通過各種方式提出意見,對預算審議施加影響。在議會審議預算的過程中,挪威電視臺和電臺也會進行直播,公眾可申請旁聽。
財政關系權責分明
挪威國家財政收入來源主要是稅收、石油基金年收益以及存款利息和國有股紅利。近年來,挪威國家財政預算收入規模都在1.2萬億挪威克朗(一挪威克朗約合1.03元人民幣)以上,預算開支規模在一萬億克朗左右。中央政府與郡和地方政府嚴格按事權分配財政收入。
挪威法律規定,中央政府負責高等教育、醫院和專業化衛生保健、社會保險、武裝力量、國家級公路網、鐵路、勞動培訓、法院、警察、外交及難民移民政策。郡政府負責高中教育、兒童福利機構、郡級公路、交通和博物館。市一級政府則負責幼兒園、兒童福利、中小學教育、公共圖書館、基礎衛生保健、福利對象資助、老人和殘疾人照顧、消防、港口、市政道路、供水、排污、垃圾收集處理、土地使用規劃及住房和商用房建設規劃等。
在此基礎上,挪威由中央、郡和地方政府共享的稅種主要包括個人凈收入(毛收入抵扣各種法定減免額后的收入)所得稅、公司所得稅和凈資產稅。個人凈收入所得稅稅率為28%,各級政府分成比例每年可能會有所調整。以2010年為例,中央政府提成12.55%,郡政府提成2.65%,地方政府提成12.8%。
公司所得稅主要由中央政府征收,郡政府和市政府分成比例很低。2010年,挪威中央政府公司所得稅收入達589億克朗,郡政府和市政府分別收入2億和13億克朗。凈資產稅則只有36.1%歸中央財政,其余63.9%歸地方政府財政。房產稅征收由各地市政理事會自行決定。挪威429個市級行政區中,有一多半征收房產稅。
其余所有稅收,包括增值稅、高收入調節稅、關稅、特種商品消費稅、油氣資源稅、社保費等全部歸中央財政。2010年,挪威稅收總收入將近1.06萬億克朗,其中中央政府稅收收入9097億克朗,19個郡政府稅收收入225億克朗,429個市政府收入1243億克朗。
嚴格控制公共開支
奧斯陸市政府財務預算部門官員薩格爾沃默告訴記者,挪威各級政府部門依托現代網絡和信息處理技術,建成了互聯互通的公共開支支付控制平臺。通過這一平臺,上級部門和審計部門可以隨時查閱每一筆公共開支的詳情。
薩格爾沃默以奧斯陸公共開支支付控制系統為例介紹說,如果某個幼兒園購買了商品或服務,賬單會送到幼兒園,園長和另一位幼兒園工作人員共同簽字后掃描,再把掃描件發送到區級支付中心。支付中心審核無誤后,向商品或服務提供商支付費用。支付一旦完成,支付記錄便被立即發送到獨立的審計系統。
在政府采購領域,挪威規定,政府部門采購只能選擇經過資格認證在支付控制系統中登記備案的商家,并且單筆超過50萬克朗的采購必須啟動正規招投標程序。如果某單位在一段時間內連續采購同樣或相似商品或服務,支付控制系統會發現并報告。即便是一時難以發現的小額采購違規行為,經過二至三年,支付控制系統的偏差分析識別功能也能發現并報告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