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盤呈現低開下探態勢、滬指、深成指、創業板指先后考驗30日均線,題材股出現跌停潮、前期領漲龍頭紛紛大舉被打壓,做多熱點幾乎消失殆盡。美債存在技術性違約風險是引發跳水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關于IPO于三中全會之后開閘的消息也始終不絕于耳;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將出臺的消息也拖累地產板塊走弱。尾盤滬指一度殺跌近2.2%,兩市跌停個股近60只,隨后小幅回升。
截至收盤,滬指報2193.07點,下跌40.34點,跌幅為1.81%,成交1382億元;深成指報8542.87點,下跌157.48點,跌幅為1.81%,成交1403億元。創業板指報1335.10點,下跌54.65點,跌幅為3.93%,盤中一度跌近5%。
對創業板,近期有兩條消息值得關注,一條是今年以來排名前列的基金實際漲幅明顯小于3季度組合漲幅,懷疑是已經大幅調倉;另一條是今年以來排名前列的基金紛紛限購。機構出貨或限購的動因,表面看起來是昨天的IPO重啟消息發酵,深層次的是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信任度下降。此外截至昨日352家披露三季度業績預告的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僅約57%預喜,較半年報時的56%進步并不明顯,難以支持近期巨幅大漲。
分析人士認為,今日暴跌行情嚴重打擊了市場做多人氣,前期輪番上漲的題材股遭遇全線殺跌,主題性炒作很可能會因此告一段落。前期題材股積累的風險集中釋放,后市能否迅速恢復仍有待觀察,關注市場能否借此完成風格轉換,權重股在后市的表現則顯得更加重要。
板塊方面,今日兩市逾60股跌超9%,主要集中在上海自貿區、在線教育、文化傳媒、互聯網金融以及手機游戲等概念中。各板塊基本上全軍盡墨,僅有黃金、民營醫院、海域改革、pm2.5等概念股表現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