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內人士認為,馬澤華只能是位過渡期的掌舵人,其目前的職責是讓中遠扭虧并避免*ST遠洋退市
繼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過冬后,航運業進入2013年仍未走出行業低谷。據統計,截至7月22日,航運業已有9家公司發布中報預告,其中有5家公司續虧,2家公司首虧,虧損公司占比近八成。此外,海峽股份預計略減,亞通股份預計略增。
*ST鳳凰被申請破產重整
在上述9家發布中報預告的航運業上市公司中,僅有*ST鳳凰一家公司發布了業績預虧的相關數據,公司預計2013年上半年凈利潤為負3.6億元至負3.35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為-0.5336元至-0.4965元;雖然*ST鳳凰預計上半年依舊虧損,但虧損數額相比上年同期有所減少。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該公司凈利潤為負4.46億元。
事實上,*ST鳳凰當前最引人注目的并非業績預虧問題,而是公司因被兩家銀行追債5.2億元并被其申請破產重整一事。有公司內部人士曾公開表示,公司暫未確定進入破產程序,原因在于該公司的存亡關系到地方穩定,政府有多重考量,尚在博弈中。
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ST鳳凰破產,中外運長航集團也需要幫其償債,因此集團或許會盡可能避免*ST鳳凰進入破產程序,盡可能促成公司重組。
截至今年一季度,*ST鳳凰的總資產約51億元,總負債近60億。中期預告顯示,公司又有超3億元的虧損。由于*ST鳳凰已經連續兩年虧損,若今年全年再次報虧,公司將被暫停上市。
*ST長油暫停上市
與*ST鳳凰連續兩年虧損不同的是,*ST長油已經連續三年報虧,公司也因此于5月14日起暫停上市。
*ST長油董事會表示,公司將積極采取措施,包括大力開拓經營、強化成本控制、多種措施融資、推進合資合作、爭取政策支持等,公司將通過實際控制人和行業組織,積極向國家和地方政府爭取在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可能出現虧損,虧損原因為“國際油運市場運價低迷,導致公司主要船型VLCC經營虧損”和“公司帶息負債較多,財務費用較高”。
資料顯示,*ST長油VLCC和MR油輪的盈虧平衡點約在3.6萬美元/天和1.6萬美元/天,雖然運價高于同期市場平均水平,但仍長期低于盈虧平衡點。暫停上市后的一年,若仍無法實現盈利,按退市新規,將被終止上市。
有分析人士認為,油運業2013年的整體形勢仍難言樂觀,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公司依靠自身實現盈利的難度很大。
目前,航運業分析人士皆不看好航運公司的前景。有研究預計“2013年全球集裝箱船運力過剩問題將進一步惡化”。更有分析認為,航運需求若要恢復到2007年的水平,預計還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兩大航運巨頭換掌舵人
不論是連續虧損三年的*ST長油還是連續虧損兩年的*ST鳳凰,這兩家公司皆是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旗下控股子公司。而這兩家公司的重組卻因為集團內部意見不統一而一直無果。
值得注意的是,6月17日,國資委開始通過人事調整,出手解決中外運長航集團的重組難題。現任中外運集團總裁、副董事長的劉錫漢被調離中外運長航集團。有分析認為,這或將有利于中外運長航集團在如何解決*ST鳳凰的問題上達成共識。
據悉,自2008年底宣布重組,中外運集團和長航集團兩大集團組建的新巨無霸四年來整而不合。其主要原因,據稱是中外運長航集團董事長趙滬湘所代表的原中外運集團,與總裁劉錫漢所代表的長航集團在重組理念上存在較大的分歧,雙方也因人事與控制權鬧得互不買賬。
業內普遍認為,中外運長航集團重組四年多陷入人事與控制權之爭無法自解,國資委這次的人事調整是為了突破困局的不得已之舉措。
據航運資深人士透露,國資委更傾向于趙滬湘所提出的市場化手段解決集團存在的問題,而非劉錫漢提出的集團注資救市方法。而在劉錫漢調離后,根據國資委的安排,趙滬湘暫時全面主持中外運長航集團的工作。有分析認為,國資委更傾向于讓趙滬湘把舵。
繼中外運長航集團掌舵人的更替之后,*ST遠洋的“老船長”魏家福也因年齡原因而于近日退任董事長、非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職務,并不再擔任董事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改由執行董事兼副董事長馬澤華獲委任為董事長,調任為非執行董事,并擔任董事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與此同時,在魏家福卸下大股東中遠集團董事長一職后,亦將上市公司董事長職位交給繼任者馬澤華。不過,由于這位新舵手今年已經六十歲,按照規定,馬澤華離退休時間最多只有三年。航運業內人士認為,馬澤華只能是位過渡期的掌舵人,其目前的職責是讓中遠扭虧并避免*ST遠洋退市。也就是說,三年以后中遠集團仍需要尋找可以接任的新掌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