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瑞自貿協定在北京正式簽署,這是我國與歐洲大陸國家的首個自貿協定。自貿區建成后,瑞士將對我國99.7%的出口產品實行零關稅,并且沒有任何過渡期。此外,備受關注的瑞士手表將在十年內降稅60%。
專家表示,中瑞自貿區的簽署,為當前摩擦不斷的中歐經貿注入暖意,同時,也會成為中國新一階段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對外談判的模板,具有顯著的示范和借鑒意義。
我對瑞99.7%出口產品獲零關稅
歷時近三年,九輪談判,我國與歐洲大陸國家的首個自貿協定——中瑞自貿區終于正式簽署。7月6日,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與瑞士聯邦委員兼經濟部長施耐德—阿曼在北京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瑞士聯邦自由貿易協定》。
“中瑞自貿協定的正式簽署是兩國經貿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體現了雙方加深合作、共同發展的強烈愿望。”高虎城在簽署儀式之后的記者見面會上說。
高虎城在記者會上回答《經濟參考報》記者提問時表示,中瑞自貿協定是一個全面的、高水平的、互利互惠的協定。首先,協定的零關稅比例高。中瑞自貿協定生效后,瑞方將對中方99.7%的出口產品立即實施零關稅,中方將對瑞方84.2%的出口最終實施零關稅,如果加上部分降稅的產品,瑞士參與降稅的產品比例是99.99%,中方是96.5%。這大大超過一般自貿協定中90%的降稅水平。其次,協定為兩國產業對接合作提供平臺。第三,協定涉及環境、勞工與就業合作、知識產權、政府采購信息交流、競爭等諸多新規則。
“中瑞自貿協定的簽署為兩國關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施耐德-阿曼表示,自貿協定的簽署,將為雙方提供更好的市場準入條件,推動雙邊貿易和投資大幅增長,為兩國經貿關系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雙方在自貿協定中設置了很多創新性的條款,將有利于推動兩國經貿關系更為平衡、可持續發展。他還表示,自貿協定的簽署對瑞士具有重要意義,瑞方將盡快完成國內審議程序,使自貿協定早日生效。
據統計,中國是瑞士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瑞士是中國在歐洲的第八大貿易伙伴。2012年中瑞雙邊貿易額為263.1億美元,今年前5個月雙邊貿易規模達到228.9億美元,同比增長114.2%。截至今年5月,瑞士累計對華投資52億美元。
具有范本意義
中瑞自貿區的簽署,除了能給兩國帶來直接的貿易和投資便利之外,對于中國來說,還是對歐貿易的一次新的突破,并且對今后我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自貿區建設具有范本意義。
目前,中歐經貿關系正被光伏案和葡萄酒案等貿易摩擦案件挑動神經,處于風口浪尖之中。在這樣的劍拔弩張氣氛中,中瑞自貿區作為我國與首個歐洲大陸國家正式簽署的自貿區,無疑會為中歐經貿注入暖意。
而從長期來看,正如高虎城所言,瑞士地處歐洲中心,是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領頭羊,又與歐盟建立了歐洲經濟區,對整個歐洲市場具有很強的輻射作用。中瑞自貿協定的簽署,不僅將大大提升中瑞雙邊經貿關系,還將進一步密切中國與其他歐洲國家的經貿合作。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琳表示,中瑞自貿區,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推動中國—挪威雙邊自貿區的談判進程,加之已經簽署的中國—冰島自貿區,中國與北歐國家之間會形成更為緊密的雙邊經貿關系,對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關系將產生積極影響。
另一方面,中瑞自貿區協定的內容不僅涵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而且包括了環境保護、勞工就業、競爭政策等問題。特別是知識產權問題,是我國與其他地區的自貿協定中從未覆蓋的。在新一輪全球自貿區建設熱潮中,上述問題的規則制定已然成為熱點。專家表示,中瑞自貿區談判中的新規則,將為中國今后與其他國家地區的自貿區提供范本。
“毫無疑問,中瑞自貿區具有鮮明的特色:經濟互補為基礎,南北型經濟合作,獲益頗多;高水平的開放,新規則的涵蓋,中瑞自貿區將會成為中國新一階段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對外談判的模板,具有顯著的示范和借鑒意義。”張琳說。
中國自貿區戰略提速
放眼全球,近年來,多哈談判止步不前,自貿區建設的浪潮風起云涌,歐美日等多個國家都在加速推進各自的區域經貿戰略。
在這股浪潮中,我國自貿區戰略也開始提速。本月初,中韓自貿區完成了第六輪談判,本月末,中日韓自貿區將迎來第二輪談判。此外,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我國與澳大利亞、海合會等談判也均在積極推進的過程中。
全球化合作論壇副秘書長、G20與新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張其佐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客觀地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貿易自由化必然會不斷深化,其結果就是各國市場的開放程度不斷加大。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也是市場開放度最高的國家,在自貿區談判中的地位是主動和強勢的。而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實現新的增長預期,須以更大勇氣迎接國際貿易自由化的挑戰,加快改革開放的進程,更主動積極地參與制定新一輪國際經濟特別是貿易投資規則,從雙邊、多邊兩個方面加快構建中國版本的自貿區網絡,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占據更主動的位置。
商務部國際經貿關系司副司長孫元江表示,要根據自身的需求和發展情況建設我國的自貿區,穩步地進行國內體制改革,加快開放步伐。
“中國政府將以中瑞自貿協定的達成為契機,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進一步推動中瑞、中歐之間互利共贏、共同發展。”高虎城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