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在“兩會”上極高的關注度,讓一場看似無關城鎮化的發布會引來多個有關城鎮化的問題,搶足了眼球。
昨天(3月7日),在全國政協召開的第二場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表示,我國城鎮的發展對土地財政過于依賴,會帶來對失地農民合法權益的某種侵害,“如果城鎮化過程變成了侵害農民利益的過程,這個成果就不能持久,社會也很難安定。”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的擔心則是,城鎮化不要走過去的老路,如果全國一窩蜂而起,可能會促成金融方面危機的發生。
城鎮化提案已超過100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5日,圍繞城鎮化相關主題,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共收到提案超過100件,內容涉及規劃設計、戶籍制度、土地政策、環保理念等方面。
3月6日,全國政協提案審查委員會就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提高城鎮化質量”舉行提案辦理協商會,協商會圍繞國家城鎮化發展總體規劃、增強產業支撐應對城鎮
“空心化”等進行對話。
昨日政協第二場發布會的主題是“推動科學發展”,但無論是記者的提問還是政協委員的回答,重點多指向城鎮化。
針對有記者提到城鎮化會不會出現“大躍進”的問題,陳錫文表示,城鎮化這個詞熱起來之后,相當一部分人產生某種擔憂可以理解。他表示,城市規劃粗放、城市擴張非常快和人口城鎮化明顯滯后是過去城鎮化面臨的主要問題。
陳錫文說,目前我國有接近670個城市,還有近2萬個城鎮,與改革開放之前相比增加的倍數是非常明顯的。“但城市的布局,以及城市和城市之間、城市和城鎮之間,它們的體系和功能都不夠明確,因此造成了很多城市的功能不能互補,城市的面貌千城一面。”
3月6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全國人大的記者會上表示,發改委正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中國城鎮化發展規劃,如果順利的話今年上半年有可能出臺。
到2012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達到52.57%,城鎮人口突破7億,其中新增加的城鎮人口對經濟的持續發展帶來了強大的動力。不過陳錫文表示,目前新增的城鎮人口中相當大一部分沒有戶籍,因此無法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務,“下一步城鎮化的發展必須認真解決人口城市化的問題。”
在全國政協提案辦理協商會上,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回應城鎮化戶籍制度改革問題時表示,公安部正著手多項工作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步伐,流動人口有望落戶長期工作地。
須警惕侵害失地農民權益
過去,我國城市的建設資金主要依賴土地財政,由此實現了輕軌、地鐵、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的極大改善。不過,地方政府對土地征收的補償標準過低歷來也飽受詬病,為此中央要求加快推進征地制度改革,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陳錫文在昨日的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城鎮的發展對土地財政過于依賴,會帶來對失地農民合法權益的某種侵害。從世界各國來看,如果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中能實現社會平穩,那么這些國家和地區大多是把城鎮化作為富裕農民的過程。而如果城鎮化剝奪農民財富、侵害農民利益,那么城鎮化的成果就不能持久,社會也很難保持安定。
近年來,由于房地產調控的影響,土地財政的地位或被削弱。此前在城鎮化過程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隨著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升高,這個渠道在新一輪城鎮化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影響。
厲以寧表示,我國經濟增長往往依賴投資的拉動,現在結合城鎮化這一課題,城鎮化的資金從哪里來需要高度重視。地方在籌集資金時常常會用到債務平臺,假定投資出現了產能過剩,增長沒有效率,以后地方還債的壓力就增大了。他認為,中國最大的風險仍然是金融,金融風險可能出現在與城鎮化相關的領域。“這個是我們要預防的一個風險,城鎮化不要走過去的老路,一談到城鎮化,全國一窩蜂而起,大量花錢,要蓋得漂亮,這些都會促成金融方面危機的發生,一個銀行倒閉了就引發一連串的倒閉,一家企業陷入債務危機,資金鏈就斷了,相互就欠債了。”
針對上述擔憂,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認為,如果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會成為貧民,將導致貧富差距拉大。“要不斷地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利用國家的后發優勢,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如果競爭力提升了,就業機會多了,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就不會出現貧民的問題,就不會出現過度城市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