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趙乃育/繪 |
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透露,五年中分兩輪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498項,國務院各部門取消和調整的審批項目總數達到2497項,占原有審批項目的69.3%。
對此,博友總體上予以肯定。博友“@小兔牙mxm”表示,對于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既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審批腐敗現象的滋生。
博友“@央視評論員”則表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并不意味著取消所有審批,而是通過改革達到最合理狀態。對此,博友“@周天勇”指出,對必不可少的審批事項,應該公開透明,多利用互聯網,以提高效率。
取消調整行政審批事項,是中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題中應有之義。不少博友進一步強調,大力取消調整行政審批事項固然難能可貴,但我們在重“量”的同時更應重“質”,以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博友“@光遠看經濟”認為,行政審批的取消,不僅要看量,更要看含金量。
有博友擔心,行政審批少了,行業準入多了,實際操作中根本沒變,還是多了一個尋租收費的機構。
博友指出,政府要在行政審批上做足減法,就要真正將這些權力交到市場和社會手中。通過社會組織發展,有效承接政府職能,讓“二政府”沒有容身之處。
全國政協委員遲福林指出,解決行政審批權異化問題,需要政府真正轉變職能,什么該管、什么不該管,要明確定位。
博友“@周天勇”認為,兩會代表和委員們最大的事,是應當督促政府減少審批許可年檢,減稅清費,真正從管理、收費罰款型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