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變“慢遞”,保姆難找、月嫂荒,酒店服務員“叫不應”,美發洗車排起長龍……春節臨近,全國各大城市用工密集的服務行業“用工荒”日顯嚴重,許多地方陷入“春節困”。
部分服務行業進入“春節模式”
“淘寶的貨品怕是年前收不到了。”李女士近期網購了一套新款車內裝飾品,打算新年時開著裝飾一新的車出門游玩。等了三天仍不見賣家發貨。詢問之下,店家回復稱,因工廠停工、快遞歇業等原因,貨品待年后才能發出。
記者從快遞物流資訊網了解到,申通、圓通、運通、韻達等多家快遞企業快遞員大量返鄉,目前至少平均流失四分之一。申通快遞1月28日公開發表“春節服務保障承諾”稱,春節期間因存在諸多不可控因素,有可能出現派件時效延遲1-5日。
各大快遞行業的缺工現象也波及上游電子商務企業。記者在淘寶、天貓等網站看見,一些店家已在顯著位置注明“春節期間偏遠地區恕不發貨”等通告。“以往出現年前下單,年后才到貨,而被投訴的情況。所以這次干脆不接單或提前歇業。”一位名為“樸錦花”的淘寶店主說道。
一些市民表示,年關將近,洗車、理發漲價不說,還要排長隊,年末家政服務人員更是難尋。
“現在的情況是,漲價了也不一定能請到人。”武漢小阿姨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陳女士介紹,以鐘點工為例,前幾個月是20多元每小時,現在則是每小時30元錢,另加收10元管理費。
從年初開始,為了能夠找到一個有經驗的月嫂,家住武漢華城新都的陸新雄已經連續詢問了5家家政公司。得到都是同樣的答復:“春節期間價格要高很多,并且要等幾天才能安排試用”。
加薪加福利難擋“回家的誘惑”
記者從武漢市人社局獲悉,今年一月份以來,服務業崗位需求不斷上升。熱門崗位,如酒店從業人員、賓館前臺、鐘點工、保潔員、旅游接待、洗車工等,僅一月份發布的服務類崗位缺口就有近萬人。
盡管許多企業采取加班獎金、年終福利、多倍工資等辦法,試圖挽留急于返鄉的員工,然而仍舊難以抵抗“回家的誘惑”。
“除了500元的紅包,我還提高了加班費,可春節能留下來的員工還是屈指可數。”方俊在武漢經營一家美發造型工作室,雇傭的4個助理早就請假回家。“都是老客戶,我又不忍拒絕,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最近一周來,他每天都工作十二小時以上。
“活多人少,壓力堪比春運。”這是記者在采訪中,快遞員一致的回答。“一年就休息這幾天,給多少錢都不加班。”張師傅邊把幾十個包裹五花大綁在電動車上,邊對記者說。
1月30日,武昌火車站候車大廳擠滿了返鄉人群。老家在湖南衡陽的蔣芳來正在等待上車回家。“過年期間的上門家電維修服務費確實可以要價稍高些。但是家比錢重要,一年到頭就休息這么幾天,一定要回家看看老人。”蔣芳說,年末團聚,與金錢無關。
大城市“春節困”凸顯行業標準缺失
快遞物流資訊網公布信息顯示,春節期間實行差異化服務的只有兩家,順豐速運和郵政速遞。有專家表示,民營快遞企業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不應承擔公共服務的職能。而這部分職能應該由接受國家補貼的提供郵政普遍服務的郵政企業,也就是中國郵政來承擔。
對此,快遞物流資訊網首席顧問徐勇建議,鑒于快遞企業春節期間虧損嚴重,國家郵政局、國家稅務局總局應出臺優惠政策,對春節期間不歇業的快遞企業給予免稅獎勵。“快遞是‘鼠標經濟’能否落地的關鍵環節。”徐勇說。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馮桂林表示,傳統節日吸引力強,服務行業工作量大、收入偏低,私營機構對員工的約束能力弱等種種原因造成了中國陷入“春節困局”。
“加薪并不能破解‘困局’。個別人看重收入,更多人更重視團聚的概念。”馮桂林強調說,“通過金錢獎勵來吸引員工,這樣的‘拜金主義’管理模式是落后于時代的。”在美國和歐洲,UPS等“四大國際快遞”公司在圣誕節、感恩節、新年都是不放假的,反而節前的快遞量還會達到最高峰。他建議,我國應該借鑒國外的管理模式,建立良性運行機制,企業需要下大力氣培養員工服務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