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副部長蘇波:中速發展是保持較快增長的最佳途徑
|
|
|
2012-12-13 作者:記者 金輝/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在出席亞洲制造業協會主辦的“第六屆亞洲制造業論壇”時表示,我國已處于工業化的中后期階段,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已難以支撐經濟超高速發展,而平衡穩定健康的中速發展是保持較快增長的最佳途徑。 蘇波在做主旨發言時指出,綜合判斷我國工業發展的現狀和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處于一個新的轉折點。新階段有5個基本特征:一是自主創新、技術升級、趕超一流應該成為我們企業發展追求的目標;二是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應該是企業所追求的中心任務;三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走綠色發展之路,既是企業的一種社會責任,也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四是在繼續擴大出口的同時,擴大內需已經成為我們企業發展的長期戰略和國家的長期戰略;五是在工業化的中后期階段,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已難以支撐經濟超高速發展,而平衡穩定健康的中速發展是保持較快增長的最佳途徑。 蘇波強調,黨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戰略目標,中國工業在實現上述目標中,肩負著歷史重任。展望未來,我國工業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著重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著力突破掌握關鍵的核心技術,進一步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突破重大技術瓶頸。要營造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依托重大工程和重大需求,組織協調打通重點產品應用環節,加速形成研發-制造-應用的良性互動。要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建立健全新興產業監測體系,加強部門之間、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銜接協調,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促進向綠色、低碳、循環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再制造產業,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探索合同能源管理、碳交易、排污權交易等新機制新模式。要實施質量和品牌戰略,著力提升工業產品質量,加強自主品牌培育,引領和創造市場需求,提高工業產品附加值,逐步提高工業增加率和產業競爭力。要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深化信息技術集成應用,實施“智能制造工程”,促進制造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轉變。 三是發展壯大生產性服務業。要突出發展重點,著力培育工業設計及研發服務、現代物流、信息服務及外包、檢驗檢測服務、節能環保和安全生產服務等重點領域,不斷提升服務支撐轉型升級的能力。要大力推進制造業服務化,發展故障診斷、遠程咨詢、專業維修等新型業態,提高專業服務以及全生命周期服務在產品價值中的比重。要積極推動商業模式創新,鼓勵拓展新型服務領域,不斷培育形成服務業新的增長點。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