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上周五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風險警示股票交易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影響,7月30日成為A股市場ST股的“災難日”,ST股昨日出現了大面積跌停。業內人士指出,管理層“跌易漲難”的制度設計給了低價績差股致命的一擊,短期內投資者應盡可能地規避風險。
ST股全面“倒地”
7月2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出臺了《風險警示股票交易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將設立上市公司股票風險警示板。按照上證所《上市規則》被實施風險警示的股票及被作出終止上市決定但處于退市整理期尚未摘牌的股票,將進入風險警示板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細則》將風險警示股票價格的漲幅限制為1%,跌幅限制為5%;退市整理股票價格的漲跌幅限制均為10%。這種“跌易漲難”的制度設計“嚇倒”了一大批ST股。
昨日收盤,ST股全線下挫,統計顯示共有107只ST股跌停。ST股的暴跌還帶動35只非ST股跌停,外加B股的暴跌,為滬深兩市籠上了悲觀的氣氛。截至收盤,上證綜指下跌0.89%,深成指下跌0.18%。其中,上證綜指最低下探至2107.63點,再度刷新三年來的新低。
“盡管這則消息由上證所首先公布、征求意見,盡管僅僅涉及到上證所,但兩市ST股均受到了拖累。”國金證券財富管理中心分析師馬晉向記者表示,“短期來看,《細則》無疑將引發績差股風險的快速釋放,而在目前的弱勢背景下,也無疑將增加市場的做空動能。而從中長期來看,漲跌幅度不對稱的限制將改變ST股的運行規則,市場炒作績差股的做法將受到極大地抑制。”
而據消息稱,深交所暫無計劃修訂風險警示規則。據有關人士指出,根據深交所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方案以及創業板退市制度的有關安排,深交所并無風險警示板的設置,觸及風險警示的股票漲跌幅限制仍按原規定執行。
“高危股”浮出水面
根據這份《風險警示股票交易實施細則》,滬市ST股將受到沉重的打擊,部分股票一旦連續跌停很可能導致跌破面值,進而觸發“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面值”的直接退市條款。
從目前個股表現情況來看,當前滬市最危險的ST股便是*ST長油,截至昨日收盤該股報1.31元,隨后只要連續6天跌停,股價就會低于面值;此后如果在連續19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于面值,也就是最快25天,就會直接退市。除了*ST長油外,ST梅雁昨日收盤價為1.78元,風險不言而喻。
“我們在這里提醒投資者,尤其是手中還持有ST
板塊股和投機題材股的投資者要特別注意。ST和*ST板塊還將集體暴跌。”開源證券首席分析師田渭東表示,“同時,那些雖然現在還沒有被ST,但業績較差的其他品種也可能受到沖擊。”
利空過后或現機會
“短平快”的操作模式是絕大部分投機者死盯ST板塊的重要原因,而本次新規便將這種惡炒績差股的模式直接扼殺。《細則》規定,風險警示股票盤中換手率達到或超過30%的,交易所將其停牌時間持續至當日14時55分;同一賬戶或同一控制人控制的多個賬戶,當日累計買入單只風險警示股票數量不得超過50萬股。這些規定的目的都是為了限制對風險警示板股票的炒作。
中金公司分析員汪超表示,長遠來看,該項措施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抑制ST炒作,結合剛剛實施的風險警示規則,其對ST股票的懲罰性舉措將使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和控股股東更加關心公司業績和股價波動,極力避免“戴星戴帽”。而對于投資者而言,管理層這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明顯抑制了以短期投機炒作獲利的行為,使投資者更加重視市場價值的投資方式。
盡管短期內ST板塊成為了高危區,但汪超在建議投資者做短期回避的同時,也指出了其中蘊含的機會。“中期來看,目前距新規大限還有5個月的緩沖期,因此短期利空過后ST板塊仍將表現為分化走勢,有業績支持和重組預期,可以基本保證明年摘星摘帽的ST股票仍將有階段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