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越南隔海相望的廣西東興市東興鎮竹山村,村頭一家掛著“中國農業銀行金穗惠農通——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標識的日用商店里,店主黃春玲正在通過一臺轉賬電話忙著為幾個村民辦理小額現金取款業務。
“農行把我們村作為惠農卡整村推進示范點,裝上了轉賬電話,現在我們村民不用跑到十幾公里外的東興市存取款了,很方便,很安全,也節省了路費,”竹山村村委會主任張德有高興地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村里有1000多戶,家家都辦了農行的惠農卡,95%以上的農戶辦過小額現金流轉業務。現在,我們村的政府農業補貼、零至三公里邊民補貼和民兵補貼等都通過惠農卡進行發放,很是方便。
中國農業銀行廣西分行東興支行行長李勁武告訴記者,自從2009年10月在東興鎮開設第一個助農取款服務點以來,一傳十、十傳百,逐步輻射帶動周邊農戶辦理小額現金流轉業務。目前,助農取款服務點已經遍布全市31個行政村,總數達到44個,今年前6個月全部交易量達1.23萬筆、金額762.54萬元。
廣西東興市位于我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毗鄰越南廣寧省芒街市。東興市下轄東興、江平、馬路三鎮,有31個行政村,10個社區,總面積548.8平方公里。在全市13萬人口中,近一半農民分布在偏遠山區,過去很難獲得便利的日常金融服務。
中國農業銀行廣西分行副行長江武成告訴記者:“農行服務‘三農’不能僅靠增加物理網點這樣的方式,必須探索新形勢下的新方法。”
為有效解決偏遠地區農民就近存取款難,農行廣西分行在深化“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的過程中,從2009年開始,在防城港東興市、百色市田東縣、南寧市橫縣等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縣市推出助農取款服務。為此,農行廣西分行東興支行通過創新,從邊境地區、大石山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探索總結出了一套助農取款服務“三農”模式——依托農行惠農卡和轉賬電話,讓農民不出村,實現小額現金存取和賬戶間轉賬結算,讓當地農民再不用為找銀行而發愁。
助農取款服務已經成為東興市支行“三農”工作的最大亮點。2011年3月,總行張云行長到東興考察服務“三農”工作,對東興支行的助農取款服務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不僅僅在農業銀行具有強烈的示范和推廣意義,而且在整個金融機構都具有強烈的示范和推廣意義。就填補金融服務空白來說,我們現在創造的模式不僅僅在農村,包括在城市,在一些發展中的城鄉結合部都具有強烈的示范意義。”
根據東興支行的成功范例,農行廣西分行黨委對推進助農取款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農行廣西分行黨委書記廖家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實施金穗‘惠農通’工程,推進助農取款服務,做深做細農戶金融服務,是下一步服務‘三農’的重點。我們將加強與當地政府部門溝通和聯系,將助農取款服務與代理兌付政府各項惠農資金有機結合,加大自助銀行設備投放力度,完善農村金融服務渠道,更好地為農戶提供金融服務。”
不僅如此,農行廣西分行還大力推進惠農卡業務分發展,截至2012年6月末,該行惠農卡發卡總量達到450萬張,全自治區農戶的持卡覆蓋率達到54%。同時,農行廣西分行通過惠農卡積極向持卡農戶授信,截至6月底,累計為27.19萬戶農戶發放貸款262.47億元,貸款余額達到70.29億元。
服務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也是廣西農行服務“三農”工作的重要切入點。上半年,廣西農行為自治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放貸36.08億元,截至6月底的貸款余額52.8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