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治理改革與實體經濟發展”為主題的“2012陸家嘴論壇”29日開幕,大力推動金融改革創新,使金融業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成為各界共識。 “現代金融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脫離實體經濟發展的傾向,成為最終誘發本次國際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薄埃玻埃保碴懠易煺搲惫餐喼抵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說,“全球理論界和實業界都在反思危機的原因,思考金融的本質。為了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有必要改革現有的金融治理架構! 參加論壇的各界人士認為,我國當前面臨著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艱巨任務,這對金融業的發展和金融業的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好實體經濟發展與金融改革深化之間的關系,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協調發展,是我國經濟面臨的重要課題。 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充分說明,金融發展脫離實體經濟,不僅會導致資源配置的失效,也會放大金融體系自身的脆弱性。銀行業是我國實體經濟主要的融資來源,應當把發展轉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如何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需求上。 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說,中國金融體系存在特有的“兩多兩難問題”,即“企業多、融資難,資金多、投資難”,其要害在于金融體系改革和資本市場建設。要加快發展多層次、多產品的資本市場體系,大力發展債券市場,穩步發展期貨及衍生品市場,加大產品創新力度。 “我國經濟發展已經走入了一個特定的階段,實體經濟與金融的互動關系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對深化金融改革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表示,要順應人口老齡化的趨勢,發揮好金融業匹配長期儲蓄投資、跨期風險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為社會保險保障體系服務。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出席開幕式時表示,全球金融活動的重心正呈現出向亞太地區轉移的趨勢,這是近年來國際金融市場一個顯著變化。如何抓住這種新機遇,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高中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影響力,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重要的任務。今后一個時期,上海將積極落實《“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要求,緊密結合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發展的情況,為人民幣走出去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全球化進程中更好地發展自己,并以自己的科學發展促進全球化更健康地向前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