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3日,時任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簽署3447號總統令,宣布中斷美古貿易,對古巴施行封鎖。
50年過去,依照古巴官方估算,美國制裁致使古巴累計損失9750億美元,超過古巴年國內生產總值的30倍。只是,美國當初孤立乃至扼殺古巴的意圖,直到今天仍未能變成現實。
半世紀制裁
古巴1959年革命勝利,美國持敵視態度。兩年后,美國雇傭軍入侵古巴,以失敗告終。隨后,美古斷絕外交關系和經貿關聯。古巴傳統出口產品蔗糖、朗姆酒、雪茄煙和金屬鎳不再進入美國。
一年后,美國3447號總統令進一步細化制裁措施。1992年和1996年,美國國會分別通過“托里切利法修正案”和“赫爾姆斯-伯頓法”,強化封鎖。
肯尼迪以后,白宮主人換了9次,而對古巴的制裁保持政策延續性。聯合國大會連續20年通過決議,要求美國結束對古巴的經濟封鎖。
古巴外交部長布魯諾·羅德里格斯·帕里利亞認定:“美國不準許在它眼皮底下、相距90海里生存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美國沒有搞軍事交鋒,而著手一場意識領域斗爭。”
在不少古巴人看來,美國人制裁的對象是卸任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那個“嚇不怕、壓不垮、打不倒的大胡子”。
美國智庫凱托學會經濟分析師阿倫·盧卡斯近期在學會官方網站發表文章:“是結束封鎖古巴的時候了。幾乎從生效的第一天起,經濟封鎖就產生相反作用。”
“歷史證明,孤立不是促成變革的有效方法,”盧卡斯寫道,“對古巴制裁的有效性早被人遺忘。幾乎所有美國人都知道,古巴民眾不是我們的敵人。封鎖政策懲罰的是無辜者,讓朋友成了敵人!
三年略松動
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就任后,試著“松動”美古緊張關系。上任數月后,奧巴馬宣布解除公民前往古巴探親和向在古巴親屬匯款的限制,持續47年的對古貿易制裁有限度放寬。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承認,美國所奉行的古巴政策已經“失敗”,美方愿意與古方對話,“尋找更具建設性的方法推動雙邊關系向前發展!
去年3月28日,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私人訪問”古巴首都哈瓦那,成為古巴革命勝利以后第一名造訪古巴的美國在任或卸任總統。訪問期間,卡特呼吁美國結束對古巴的封鎖。
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勞爾·卡斯特羅回話,古巴愿意在平等、不損害國家獨立的前提下,就各種議題與美國對話。
只是,奧巴馬政府執政3年來,美古關系中的暖色調僅限于那一點。分析師判斷,受美國國內政治和法律限制,經濟封鎖“大政策”不會很快改變,實質性改善美古關系依舊艱難。
背水行改革
在古巴一方,制裁掣肘發展,再加自然災害、國際經濟危機等因素影響,經濟持續“背水一戰”。
勞爾·卡斯特羅曾呼吁官員們不要把經濟狀況完全歸咎于美國封鎖,應以更加高效嚴明地工作。同時,政府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
古巴糧食80%依賴進口,每年糧食進口耗費15億美元。為減少對進口的依賴,政府從2008年開始以承包形式向農民提供閑置土地。截至2011年底,全古巴190萬公頃閑置土地中,將近七成轉為耕地。
兩年前,古巴著手為公共機構“消腫”,打算3年內裁減國有部門冗員150萬人。為安置個體經營者,古巴政府放寬對小企業經營的限制,把個體工商業者的經營行當放寬至178個。官方統計顯示,古巴個體戶現有將近36萬人。
去年4月,古巴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古共領導人承認經濟處在歷史最艱難時期。勞爾·卡斯特羅說,“如果古巴現在不掉轉船頭,就可能沉沒”。大會通過《經濟社會政策方針》,推出300項改革措施,以求經濟模式“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