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8日訪問德國,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其他歐盟領導人一同出席了連接俄德兩國的“北溪”天然氣管道開通儀式。這一活動成為此次訪問的最大亮點。 分析人士指出,“北溪”管道的開通不僅是歐盟和俄羅斯能源合作的新開端,還加深了雙方相互依存的關系,對地緣政治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 “北溪”天然氣管道東起俄羅斯維堡,經波羅的海海底至德國北部城市盧布明,全長1224公里,總投資約100億美元,是世界第一個跨海直接連接西歐大陸和俄羅斯的管道工程,也是歐洲迄今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工程之一。 依照計劃,負責這項工程的北溪公司將修筑兩條管線。眼下竣工并投入使用的是第一條管線,年供氣能力為275億立方米。第二條管線預計明年下半年完工,兩線年供氣總量將達到550億立方米。 對俄羅斯而言,“北溪”讓俄首次實現了不經第三國直接向西歐國家輸氣的目標,標志著俄羅斯向“能源出口多渠道化”戰略邁出了堅實一步。借助這條管道,俄羅斯降低了對烏克蘭、波蘭等輸氣過境國的依賴,為今后擴大對歐能源出口做好了準備。此外,由于能源的特殊聯系,俄羅斯和歐洲的政治交往將會更加緊密,這符合莫斯科“與歐洲建立現代化伙伴關系”的對外戰略構想。 對德國而言,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約占德國用氣總量的1/3。由于德國決定放棄核能,對傳統能源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北溪”管道的開通無疑為德國的能源轉型提供了充足的空間。 默克爾在“北溪”管道開通儀式上說,歐洲和俄羅斯會因為“北溪”的存在而在未來幾十年內“緊密聯系在一起”。 正如德國對外關系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俄羅斯在政治上獲得的好處或許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多:歐盟大約26%的天然氣從俄羅斯進口,但對俄羅斯而言,這同時意味著它每年80%的天然氣出口都要依靠歐洲市場。 梅德韋杰夫在開通儀式上也說:“雖然在一些合作方式上存在爭論,但我們不希望看到俄歐(能源)合作出現人為的障礙,因為除了深化合作外,雙方沒有任何其他在經濟上可行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