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m0uk4"></tt>
  • 
    
    1. 倒閉與新生
      我見證了新中國第一家企業破產的前前后后
      2011-07-01   作者:新華社遼寧分社編委、高級記者 周保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被宣布破產前一天的沈陽防爆器械廠。

          1986年8月3日沈陽市政府宣布沈陽防爆器械廠破產新聞發布會現場照片。

          昨天的新聞成了今天的歷史。作為時代的記錄者,記者履行了職責,把握住時代脈搏,以改革精神采寫改革的新聞,記錄了那段不平凡的歷史,為推進中國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企業破產制度,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令我終生難忘。中國火熱而豐富的改革發展歷史,更令每一個中國人終生難忘。

        1986年8月3日,沈陽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了一個驚人的消息:“連續虧損十年、負債額超過全部財產2/3的沈陽市防爆器械廠破產,并收繳營業執照”。
        這起簡單新聞事件,意義卻非同尋常:“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家正式宣告破產倒閉的企業,沈陽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按地方法規程序對企業進行破產處理……”
        “社會主義的企業也能破產?”“社會主義的工人也會失業?”新華社記者當時就在現場,以最快速度發出了這則消息后,經過傳媒轉發,事件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當時采寫破產報道的新華社記者周保華,在新華社遼寧分社沈陽記者站工作。對這起敢為天下先的重大試驗,他進行了全程跟蹤采訪報道,成為新中國破產第一案的見證者、記錄者。

        25年前的一次“新聞爆炸”

        《經濟參考報》:請您回憶一下1986年8月3日那一天,在沈陽市召開的那場新聞發布會的情景和感受。
        周保華:1986年8月3日,新聞發布會在沈陽市迎賓館北苑會議廳舉行,來自沈陽市防爆器械廠的工人們參加會議,他們一些人情緒低沉,胸前戴著白花。中央駐沈陽的新聞單位和地方新聞單位記者都紛紛趕來參會。
        主持會議的是市政府一位秘書長,沈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神情嚴肅,首先宣布了一份通告:沈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業破產通告第一號,根據《沈陽市關于城鎮集體工業企業破產倒閉處理試行規定》,沈陽市防爆器械廠于1985年8月3日被正式宣告破產警告,進行整頓拯救,限期一年。但是一年來雖然企業做了各方面的努力,終因種種原因沒能扭轉困境,所欠債務無力償還,嚴重資不抵債。現決定沈陽市防爆器械廠從即日起破產倒閉,收繳營業執照,取消銀行賬號。有關企業善后事宜,由“沈陽市防爆器械廠破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依照沈政發1985(24)號文件精神全權處理。特此通告,1986年8月3日。 
        場內國內各大媒體迅速行動。在總社和分社安排部署下,在場的周保華立即發出稿件,新華社以最快速度播發了“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家正式宣告破產倒閉企業”的國內和對外新聞,立即引發強烈新聞沖擊波。
        能很快發出這篇稿件,是因為自己全程跟蹤采訪了破產前的所有準備工作,還走訪了防爆器械廠72戶職工中的60多戶家庭,對這家企業里里外外的情況十分熟悉,而且他還是破產改革工作宣傳小組的成員,全身心融入了這次戰役性報道的每一個方面。
        這篇稿件獲得新華社年度最佳稿件之一——社級好稿,評委會的評價是:這是一篇發稿及時、質量較高的好新聞,當地黨委和政府領導認為,它顯示了新華社報道的權威性,既突出了企業這個主要的新聞現實,又妥善交代了背景,使讀者一目了然。

        破產改革的幕后新聞

        《經濟參考報》:沈陽市當時為什么選擇防爆器械廠進行破產試驗?
        周保華:沈陽進行的破產試驗,同其它新生事物一樣,有它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當時確定破產試驗的企業共有3家:沈陽市農機三廠、沈陽市五金鑄造廠、沈陽市防爆器械廠。
        實際上,早在1985年的8月3日(沈陽市防爆器械廠破產新聞發布會一年前),沈陽市政府就舉行了一次在我國經濟生活中具有特殊意義的新聞發布會—破產警告發布會。根據破產試行規定,沈陽市工商局在會上宣讀了三份破產警戒通告,向沈陽市農機三廠、沈陽市五金鑄造廠、沈陽市防爆器械廠三家嚴重虧損、資不抵債的企業發出黃牌警告,限期一年整頓,逾期無力復蘇者,將正式宣告破產。通告宣布完畢,會場內鴉雀無聲,只見這三家工廠的廠,用顫抖的雙手,接過黃色封皮的《破產警戒通告》,眼淚止不住的嘩嘩流下來。
        這么重要的新聞事件,但到場的中央媒體記者幾乎沒有,只有新華社一家,也就是我,這與一年后破產發布會的媒體反應大相徑庭,說明人們對破產仍持有懷疑和保留態度。
        《經濟參考報》:沈陽防爆器械廠為什么會破產?
        周保華:一年后,被黃牌警告的三家企業中,沈陽農機廠和五金鑄造廠大膽改革,通過加強管理、精簡人員和承包實現盈利,而始建于1966年的沈陽市防爆器械廠,原是沈陽變壓器廠為解決職工生活困難安排家屬就業組建起來的一個職工家屬生產組,1983年改名為沈陽市防爆器械廠,一直沒有定型產品,沒有一名防爆產品方面的技術人員,賬面上的18萬元流動資金,被積壓產品全部占用。多年來該廠不顧生產能力和條件,刻了十幾枚合同公章,到處亂簽合同,連續虧損欠下大筆外債,欠債總額已高達50.3萬元,債權人達219個。
        管理也極其混亂。前幾年曾將價值幾萬元的產品當廢鐵賣掉。工廠已債臺高筑,連發工資都困難,干部卻拿著公款到各地游山玩水,平均每年的差旅費高達一萬元。企業領導中還有“敗家子”。工人們反映,一位前任廠長還把工廠的不少工具和材料,甚至電焊機拿到自己家里,以他老婆的名義,在家里開辦了一個小工廠。
        顯然,這樣負債累累、管理混亂的企業靠它自身盈利償還債務已是不可能的,因此就有了1986年8月3日的破產新聞發布會。事實上,1984年前后,沈陽以及遼寧乃至全國其它的一些地區,城市集體工業企業改革都進入了攻關階段。
        《經濟參考報》:據了解,沈陽市防爆器械廠能進入破產程序,新華社的報道也起到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
        周保華:新生事物需要良好輿論環境。當時我清楚地記得,沈陽市破產試行規定起草人、市政府集體經濟辦的負責人韓耀先同志,曾騎著自行車,頂著東北二月的寒風,走訪了一些新聞單位,希望能夠給予宣傳,但沒有得到回應。最后市政府集體經濟辦公室研究決定,出資1萬元,在當地一家媒體廣告版上將試行規定全文刊發出來。
        1985年2月9日,即《試行規定》正式頒布的當天,我就根據參與會議的實錄,采寫了一篇內參稿件發往總社,總社國內部領導對這篇內參非常重視,不僅及時進行處理,而且加了編者按。此稿引起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對沈陽做法給予了肯定,也推動了國家的破產法規加快進行。
        1985年3月中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根據內參改編了一條消息,放在頭版發表,引起國內外的極大關注,多家海外媒體據此進行了報道。

        破產爭論其實是姓社姓資的思想交鋒

        《經濟參考報》:據說在破產試驗過程中,爭論十分激烈?
        周保華:1986年6月下旬,在沈陽和北京,分別召開了兩個與企業破產法有關的會議,格外引人注目。
        遼寧省社會科學院、沈陽市政府等政府部門和單位,聯合在沈陽舉行了企業破產倒閉理論與實踐討論會。全國一些知名經濟學家出席會議,會議收到近200篇論文,我是以記者和會議代表雙重身份參會的,并提交了一份論文,力挺破產試驗,并提出相關建議。
        此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全國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委員們圍繞企業破產法也展開了前所未有的激烈辯論,一位早期參加革命、有著“雙槍老太婆式”傳奇經歷的老大姐,在討論會上情緒激烈,堅決反對破產試驗,她拿起話筒站起來大聲說:“社會主義的企業搞破產,是破誰的產?”表決時,17位贊成,4位贊成試行,21位不贊成,由于認識很難統一,破產法在這次會上未被通過。
        新華社在人大常委會結束當天,播發了《破產法》未獲通過的新聞,中央電視臺也播放了會議上委員們激烈辯論的實況錄像,其公開性和透明度之高,受到海內外輿論的好評。
        《經濟參考報》:前面也談到,當年破產是個非常敏感的詞匯,引起了激烈爭論,您在報道中是否面臨過壓力?各方面有何反應?
        周保華:整個報道過程中,新華社從總社到分社各級領導和編輯,對報道都是十分支持的。除了破產試行規定出臺時,考慮到多種原因,以內部參考報道形式發出,之后總社又在發行范圍較廣、發行數量較大的一份內部刊物上,全文發表了沈陽市的《試行規定》。此舉在全國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不少城市相繼參照沈陽的作法,著手在本地區進行企業破產試點。
        有關破產試驗的相關報道,每篇都是順利發出,沒有遇到任何爭論和壓力。在堅持正確導向的前提下,新聞就是對客觀事實的真實反映。新華社發揮了改革輿論先導和輿論支持作用,從沈陽破產試行規定到破產法試行誕生的兩年時間里,僅遼寧分社就發出相關報道35篇。
        《經濟參考報》:從歷史的進程來看,當年的破產試驗對今天的改革有怎樣的啟示?
        周保華:防爆器械廠雖然倒閉了,但是還是獲得了新生,許多失業職工再就業,或者自謀職業,有了穩定生活來源。那位末代廠長,自己辦了一個企業,僅僅不到一年,就盈利了20多萬元。這與原來防爆器械廠十年無法扭虧形成鮮明對比。 
        更重要的是,改革在不斷深化。從1986年的破產試驗,直到2006年8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了新的破產法,歷經20年探索,破產法和破產制度終于走向基本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失業保險、企業產權清晰等配套問題基本解決,并將破產適用范圍從國企擴大到私營、三資企業等各類企業。(本文由記者石慶偉采寫)

          鏈接:沈陽防爆器械廠:國企改革沉重的第一步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 溫州中小企倒閉現象仍在繼續 2011-06-29
      · 正視“倒閉潮”傳言背后的融資之困 2011-06-20
      · 調查稱浙中小企業未現倒閉潮 2011-06-07
      · 人民日報調查顯示浙江中小企業未遭遇倒閉潮 2011-06-07
      · 美國2011年至今45家銀行倒閉 2011-06-06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著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_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一级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综合网_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
      <tt id="m0uk4"></tt>
    2. 
      
      1. 天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乱子伦免费 | 一级理伦性理伦a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