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m0uk4"></tt>
  • 
    
    1. 第1章 到底何為定位
      2011-05-09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網
       

          作為一個營銷概念,定位何以在以創意著稱的廣告行業如此風行?
          實際上,過去十年的特點可以用“回歸現實”來形容。白衣騎士(指爵士白(Ajax)去污粉的商標人物)及戴黑眼罩的人(指哈薩韋(Hathaway)襯衫的商標人物)的噱頭已被這樣的定位概念所取代,如“萊特(Lite)啤酒”所稱“有著你想在上好啤酒中得到的所有東西,只是量少一點。”
          富有詩意吧?對。很有藝術性吧?對。但同時也是對基本定位直白、明確的解釋。
          如今你要想成功,一定要腳踏實地。真正值得考慮的現實,就是在潛在顧客心智中早已存在的認知。
          就創造而言,去創造某種并未存在于心中的事物,即使是有可能,也一定是日益困難的。
          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創造某種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經存在的認知,去重組已存在的關聯認知。
          現今的市場,對過去發生效果的策略,已不再有響應。實在是因為有太多的產品、太多的公司以及太多的營銷噪音。
          定位懷疑者最常問的問題是,“為什么”。為什么廣告及營銷需要一個新方法?

          傳播過度的社會
          答案是:我們已成為一個傳播過度的社會。今天美國人均廣告年消費額已達200美元。
          如果你一年在廣告上花100萬美元,平均到每一位消費者身上的廣告費每天還不到半分錢。而每位消費者已暴露在高達200美元的其他廣告的轟炸之下。
          在傳播過度的社會中,談論你的廣告的沖擊力等于在過度夸大你提供的信息的潛在效力。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與市場上的現實情況是脫節的。
          在傳播過度的社會中,獲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選擇性,集中火力于狹窄的目標,細分市場。一言以蔽之,就是“定位”。
          人的心智是海量傳播的防御物,屏蔽、排斥了大部分的信息。一般而言,人的心智只接受與其以前的知識與經驗相匹配或吻合的信息。
          千百萬的投資,已虛擲于以廣告改變人心智的企圖上。心智一旦形成,幾乎不可能改變,力量微弱的廣告當然更不可能。“我心已決,不要再以事實來困惑我吧!”這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
          一般人可以忍受別人對他們說一些自己一無所知的事情。(這說明了“新聞”為什么是一種有效的廣告方式。)但一般人不能容忍別人說他們的想法是錯的。改變心智是廣告的災難。

          過度簡化的心智
          在傳播過度的社會中,人的唯一防衛力量就是過度簡化的心智。
          除非能廢除每天24小時的自然法則,否則就不能把更多信息塞進心智。
          普通的心智像滴水的海綿,充滿了信息。只有把已存的信息擠掉,才有空間吸收新的信息。然而,我們卻想繼續不斷地把更多的信息塞進已過度飽和的海綿中,同時又為無法使人接受我們的信息而感到失望。
          當然,廣告也不過是傳播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我們采用形形色色使人迷惑的方法互相溝通,其數量則以幾何級數增加。
          媒體可能不是信息,但卻大大影響信息。媒體更像過濾器,而不是傳遞系統,只有極小部分的原始資料最終會進入接受者的心智中。
          而且,我們接受的信息又受到過度傳播的社會本質的影響。“辭藻華麗,千篇一律”,在傳播過度的社會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且不說它們確有效果。
          在技術上,我們至少有增加十倍傳播量的能力。人們早已開始用衛星直播電視節目了,每個家庭有50個左右的頻道可以選擇。
          而且,信息仍不斷增加。德州儀器儀表公司推出了一種“磁泡”存儲器,它能在一塊芯片上存儲92000位的信息,是市場上銷售的存量最大的半導體存儲器的6倍。
          真了不起!但是,有誰在為人腦研制“磁泡”?誰在努力去幫助潛在顧客應付如此復雜的狀況-心智在面對大量的信息時,只知道拒而不納?唾手可得的信息被接受得越來越少?傳播本身就是傳播的問題。

          盡量簡化信息
          應對傳播過度的社會最好的方法,就是盡量簡化信息。
          在傳播上有如在建筑中一樣,少就是多。你一定要“削尖”你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的心智;你一定要拋棄意義含糊、模棱兩可的語詞,要簡化信息;如果想給人留下長久的印象,就要再簡化些。
          依靠傳播為生的人,都知道盡量簡化的必要。
          比如說你要協助一位政客參加選舉,在面見這位政客5分鐘內,你對這位政客的了解會比普通選民未來5年對他的了解還要多。
          因為你的候選人的信息很少會進入選民的心智,所以你的工作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傳播”。
          你的工作其實是篩選,篩選出那些最容易進入心智的材料。
          阻礙信息發生作用的是傳播量,只有當你認識到問題的本質后,你才能通曉解決之道。
          當你想為一位政治候選人或一項產品,甚或是你自己的優點進行傳播時,你必須把問題本質找出來。
          對你的問題,不要在產品之中,甚至也不要在你自己的心智中尋求解決之道。
          問題的解決之道,存在于潛在顧客的心智中。
          換言之,由于你能傳遞給接受方的信息是那么稀少,因而你就應忽視信息的傳播方,聚焦于信息的接受方。你應聚焦于潛在顧客的認知,而非產品的現實。
          前紐約市長約翰·林賽(John Lindsay)說:“在政治上,認知就是現實”;在廣告上、商業上以及在生活上都是一樣。
          可是,怎么看待真理?怎么看待真實情況?
          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客觀現實?每一個人似乎都本能地相信,唯有他自己才掌握著了解普遍真理的鑰匙。當我們談到真理時,我們說的是什么真理?是從局內人的觀點說,還是從局外人的觀點說?
          這兩者之間確實有所不同。按照另一個時代的說法:“顧客永遠是對的”。言外之意就是,銷售者或傳播者永遠是錯的。
          接受“傳播者是錯的,接受方是對的”的想法可能有些憤世嫉俗。但如果你想讓你的信息被別人衷心接受,你確實別無選擇。
          此外,誰說局內人的觀點比局外人的更正確?
          把這個過程轉過來,把焦點集中于潛在顧客而非產品,你就簡化了選擇過程,也學到了原則與觀念,這有助于你大幅提高傳播效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 世界讀書日,別讓書蟲獨自狂歡 2011-04-26
      · 讓讀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2011-04-22
      · "世界讀書日"百種優秀圖書推向市民 2011-04-22
      · "世界讀書日"新華書店購書均享八五折 2011-04-22
      · 合肥舉辦讀者沙龍活動迎接世界讀書日 2011-04-2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日本震核危機”評估與我國供給型財政政策·[思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4個問題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_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一级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综合网_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
      <tt id="m0uk4"></tt>
    2. 
      
      1. 日韩最新综合一区二区 | 在线看黄Ⅴ免费网站免费看 |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无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阿v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