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農行正式脫去“綠鞋機制”(超額配售選擇權),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然而,當投資者已經做好農行“破發”準備之時,農行卻出人意料地“保發”成功了。這背后的“功臣”力當歸屬盤踞在2.68元發行價的巨額資金。截至收盤,仍然有12.73億元的巨額資金在力頂農行發行價。在缺少了“綠鞋機制”的護航下,究竟誰是農行保發背后的“隱形之手”呢?
猜想一:“中金力量”猶存
上市至今的一個月,對農行股價而言并不好過,每天在2.68元至2.70元附近做著“上下俯臥撐”。然而,農行最終還是不辱使命地保住了發行價,大家都認為是作為農行主承銷商的中金公司“護盤有功”。但在8月16日農行公告中卻顯示,這一個月來中金公司并沒有利用本次發行超額配售所獲得的資金從集中交易市場買入農行本次發行的股票,農行真正的保發功臣是農行的聯席承銷商銀河證券和國泰君安。因此,市場便引來了諸多對中金公司這一理應成為農行“護盤主力軍”的猜疑。 從昨日農行股價的表現來看,全天在2.68元價格上都有450萬—477萬手的買單在力挺。截至收盤,2.68元價格仍有475萬手買單,合計12.73億元的資金在“蹲點”,而其余價格的交易量都遠低于這個規模。因此,神秘的巨額資金為農行保發的目的非常明顯。誰有這個實力進行這樣的操作呢?市場不免將目光聚焦到中金公司身上。 在此前一個月中,中金公司獲得89億元資金用以保護農行發行價,如果這一個月來中金公司沒有進行保駕護航,那么作為農行主承銷商的中金公司真的在農行保發過程中沒有任何“用武之地”了嗎?顯然不太可能。因此有業內人士猜測,昨日農行的護盤背后依然有中金公司堅實的力量存在。
猜想二:機構攜手力頂
上海一家券商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除了承銷商外,農行還有不少戰略合作伙伴,這些機構都是前期已經申購農行新股的,他們自然不愿意讓自己損失慘重,因此合力用資金頂住發行價,等到價格上揚時,再拋出前期的籌碼,賺取其中的差價! 同時,農行的第一大股東為匯金公司,即便缺少了“綠鞋機制”,農行也可以得到大股東的增持。有市場人士觀察認為,從8月16日的護盤資金來看,仍極有可能是匯金資金,因為畢竟此時下跌的話對匯金損失也是不小的。 但是,上海一家私募基金人士告訴記者,“無論是哪家機構在背后力頂農行發行價,其主要目的還是穩定市場情緒,并非完全出于賺錢考慮。畢竟這樣的力頂能夠撐多久?” 上述券商人士向記者指出,“如果沒有了這12億元的資金,農行是肯定會破發的。因此,農行破發也就是時間問題。”
猜想三:做空股指期貨
對于幕后巨額資金努力吸收農行籌碼的情況,也有市場人士作出另外一番猜測,那就是先瘋狂吸收農行低價籌碼,再在某一時間點內拋出,從而做空股指期貨進行套利。 就這種說法,《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了國泰君安金融工程負責人蔣瑛琨,她認為要進行這種操作的難度較大,但不排除有這種可能性。 蔣瑛琨指出,農行對上證綜指的影響的確很大,但對滬深300的影響卻很小。因此,要利用做空一個股票來做空整個期貨市場的難度較大,就算農行的破發可能會引發銀行板塊的整體下跌,甚至A股市場的下跌,那其中也有很多不可估計的因素在其中。 蔣瑛琨強調,“即便是一切如愿,達到了做空期貨市場的目的,那也必須是操作者的期貨持倉較高,現貨持倉較小,從而其期貨市場的盈利超越現貨市場,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賺錢!币虼耍Y瑛琨認為,這種猜想不太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