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經濟學家列維特和新聞記者都伯納合寫了《魔鬼經濟學》,當年即在經管類暢銷書中排名第一,但也引起了幾乎所有主流犯罪學家、道德家和經濟學家的反對。他們并不低頭,于是又寫了《超爆魔鬼經濟學》,表明“魔鬼”到底的決心。
這本書與上一本一樣是引導如何用經濟學的刺激與反應模式,來透過形形色色的怪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從這種意義上說,可以引導思維提高分析認識各種現象的能力。不過這兩本書并不像小說的上下冊那樣有不可分的連續性,分開讀也同樣會受益。讀了作者對世間某些事物的分析,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去看“世間萬物”。用經濟學分析各種現象的道理相同的。
本書所涉及的人和事的范圍相當廣泛,從街頭妓女到恐怖分子,從人們對犯罪的冷漠到利他主義的捐贈,從孕婦的安全到汽車安全帶,從颶風到全球變暖。作者對這些問題的分析仍然用的是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經濟學講供求法則,這是最簡單不過的了,但它又最關鍵。薩繆爾森都說,鸚鵡學會了兩個詞,就成經濟學家了。但這最簡單的道理也極容易被遺忘。
許多人指責房價高往往從道德層面或收入水平出發,卻忘了供求關系。作者用妓女這種現象說明了供求關系的作用。在美國,賣淫也是非法的。非法還存在就在于有需求,一些女性做妓女能得到多于正常工資的收入,這就形成供給,于是供求相遇就有了這個市場。而且,更多的妓女并不是被迫的,而是自愿的。
在這個市場上“薪水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供求法則決定的,而這個法則往往比立法機構所出臺的法律更有效”。作者還用供求法則解釋了“為什么妓女的收入越來越少?”并不是需求少了,而是供給有了競爭——由于性解放,“愿意與男人免費發生性行為的女人”越來越多。“一星期中哪天掙得最多?”周五最忙,但周六的收入比周五高20%左右。這是因為“周六的客戶一般會選擇價格更高的性服務”——還在于需求。
作者分析了為什么會有“皮條客”,并將之與房地產經紀人作比較。這些分析表明供求法則適用于“世間萬物”。
供求法則是分析“世間萬物”的基本課,但絕不是唯一工具。它只說明供求法則在經濟學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它的唯一性。
而且,分析“世間萬物”,也不能光靠經濟學,還要靠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等一切科學。各門學科有自己的特定研究對象與方法,但它們之間又是相關的。經濟學與這些學科都有交叉關系。
作者在書中分析各種現象時,涉及的學科也是極為廣泛的。例如分析了天才與成就的關系,恐怖分子與家庭的關系,最出色的醫生和最差勁的醫生的差別,恐怖分子賬戶的特點,如何判斷恐怖分子。這些就不是供求法則所能解決的。
作者的分析看似冰冷,其實他們還是關心人性的。作者舉出了一個婦女受害與旁人冷漠的事件和許多利他主義的捐贈。這兩種相反的行為反映了人性的兩面,說明了“人類的表現并沒有想象得那樣崇高,但也沒有那么邪惡”。
這才是理解各種矛盾的、錯綜復雜的現象的根本。這種人性兩面性的論述有助于在困惑中找到一條正確的認識事物之路。
不一樣的事情,往往有一樣的邏輯,而且“看來毫無頭緒的大難題,其解決方案竟如此令人稱奇”。例如過去產婦死亡和瘟疫的傳染往往讓人困惑不已,但塞梅爾維斯大夫卻找到了一種簡單的解決方法——用含氯水消毒雙手。這表明,許多復雜的問題其實可以用簡單的方法解放。這種思路不僅可用于醫療,也可以用于許多問題。
作者的思維是發散式的,往往從一個問題聯想到另一個問題。例如論述38人看著犯罪分子侵犯一個婦女而表現出的冷漠時,就聯系到電視與犯罪的關系。這樣的發散式思維方法,的確有利于打開思路,深化分析。
|